咫步不能移,白日奄桑榆。

李颙明代〕《经涡路作诗

言归越东足,逝将反上都。后洫填中路,改辙修兹道。

旦发石亭境,夕宿桑首墟。劲焱不兴润,零雨莫能濡。

亢阳弥十旬,涓滴未暂舒。泉流成平陆,结驷可回车。

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咫步不能移,白日奄桑榆。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咫步不能白日桑榆

咫步 zhǐ bù
短距离。《列子·杨朱》:“及其游也,虽山川阻险,涂逕修远,无不必之,犹人之行咫步也。”《吕氏春秋·孝行》:“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曷云涂辽,曾不咫步。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唐 王勃 《〈慈竹赋〉序》:“ 广汉 山谷,有竹名慈……丛之大者或至百千株焉,而縈结踰乎咫步。”  ——《漢語大詞典》
不能 bù néng
不可能;不能够。例如:又北向,不能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不能理解;不能生育;不能实现。
不允许,不可以。例如: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
不至于  ——《漢語大詞典》
移 yí《國語辭典》

移 [ yí ]

  1. 移转、搬迁。如:「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鼌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2. 转变、改变。如:「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3.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迆摇动也。」
  4.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5.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1.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
  2. 姓。如汉代有移良。
白日 bái rì
(1).太阳;阳光。《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 汉 王粲 《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南史·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靚雾,垄首暉霞。” 唐 韩愈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诗:“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层林翳远空,白日忽西匿。”
(2).喻指君主。《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 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 唐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之二:“ 崑 浪 黄河 注, 崦嵫 白日頽。”
(3).白昼;白天。《后汉书·吴祐传》:“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我白日里就见个簸箕星。”《西游记》第六七回:“白日里尚且难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管桦 《山谷中》:“从南方吹来的热风,就是在这夜晚也没有减低它的热度,只有压倒了青草的露水,散发出白日所没有的凉气。”
(4).时间;光阴。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此等之儔,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於世,而坐食嘉穀,消费白日,毁败成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宋 欧阳修 《送孔生再游河北》诗:“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明 李贽 《续藏书·内阁辅臣·岳正》:“世间白日如过隙,谁能耐烦等尔一落笔遂三十年也。”
(5).人世;阳间。 唐 孟郊 《悼幼子》诗:“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唐 杜牧 《忍死留别献盐铁相公二十叔》诗:“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漢語大詞典》
奄 yǎn/yān《國語辭典》

奄 [ yǎn ]

  1. 覆盖、涵盖。《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淮南子·修务》:「万物 至众,而知不足以奄之。」
  1. 急遽、匆促、忽然。如:「奄忽」。《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传》:「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北周·庾信〈杨柳歌〉:「百年霜露奄离披,一旦功名不可为。」

奄 [ yān ]

  1. 被割掉生殖器的人。如:「奄竖」。《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赞曰》:「及困于口舌,不能以忠自明,奄侍内构,遂陷嫌隙。」通「阉」。
  1. 滞留。南朝宋·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通「淹」。
  1. 久。如:「奄留」。《诗经·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通「淹」。
桑榆 sāng yú
(1).桑树与榆树。 汉 刘向 《九叹·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鸣鳩栖於桑榆。”《晋书·夏侯湛传》:“鸿鵠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2).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杲日流景,则列星寝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 清 魏源 《客怀八首柬龚定庵舍人》诗之四:“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3).《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以喻事之后阶段。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桑榆儻可收,愿寄相思字。” 金 元好问 《酬韩德华送归之作》诗:“桑榆儻可收,岁事在穮蓘。”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之四:“兵諫匆匆事有无,将军计已失桑榆。”
(4).比喻晚年;垂老之年。《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李善 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隋书·王韶传》:“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於畴昔,昏忘又多。” 宋 范成大 《次韵郑校书参议留别》:“后会吾衰矣,桑榆一茧丝。” 清 沈起凤 《谐铎·虎痴》:“况我年近桑榆,家无兰玉。”
(5).喻指隐居田园。《魏书·逸士传·眭夸》:“或人谓 夸 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