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头石作琳碧灿,水底沙皆蝌蚪文。

黄景仁清代〕《练江舟中

青山万叠江一线,一叶扁舟下如箭。船头高坐披裘人,终日看山如不见。

问君胡为不见山,山过倏忽迷茫间。崖连但若障迎面,峡转忽如天霁颜。

岭上行云半晴湿,晴云俄追湿云及。雨来只送山气腥,雨过顿助滩声急。

星光渐大日已曛,摇舟泊入千鸥群。矶头石作琳碧灿,水底沙皆蝌蚪文。

十年尘梦快冰释,中夜临风展瑶席。大鱼听曲来昂昂,独鹤掠舟飞拍拍。

梦醒远柝闻五更,茫茫露下空江平。舟人醉眠时呓语,百呼不应天将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矶头石作琳碧水底蝌蚪文

矶头(磯頭)jī tóu
(1).矶上;亦指矶的前头一部分。 唐 常建 《戏题湖上》诗:“湖上老人坐磯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 吕洞宾 ﹞因和那樵夫饮了几盃酒,不觉的醉了。咱脱下这簑衣来铺着,就这磯头上睡一觉。” 明 陈所闻 《解三酲·寿方啸门》套曲:“非带雨磯头垂钓,便分泉种竹庭皋。”
(2).保护河岸、堤防和滩地的靠岸较短建筑物。也叫鸡嘴坝、马头或垛堆。  ——《漢語大詞典》
石作 shí zuō
复姓。 春秋 时有 石作蜀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漢語大詞典》
琳碧 lín bì
玉石。《文选·张衡〈西京赋〉》:“珊瑚琳碧,瓀珉璘彬。” 张铣 注:“琳碧、瓀珉,皆玉名。” 清 黄景仁 《练江舟中》诗:“磯头石作琳碧灿,水底沙皆蝌蚪文。”  ——《漢語大詞典》
灿 ( 燦 ) càn
灿 [ càn ]
  1. 〔~烂〕光彩,耀眼,如“阳光~~”。亦简称“灿”,如“~若晨星”。
水底
唐 岑参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 水底看常倒,花边势欲欹。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唐 李绅 闻里谣效古歌 林中无虎山有鹿,水底无蛟鱼有鲂。
唐 罗隐 江州望庐山 影寒已令水底去,脚阔欲过湖心来。
宋 翁卷 野望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韵府拾遗 荠韵》:南史韦睿传魏围钟离武帝遣征北将军曹景宗拒之景宗虑城中危惧乃募军士赍敕入城使固城守潜行水底得达东城城中始知有援于是人百其勇  ——《骈字类编》
沙 shā/shà《國語辭典》

沙 [ shā ]

  1. 细碎的石粒。如:「风沙」、「泥沙」、「飞沙走石」。也称为「沙子」。
  2. 水边的土地。《诗经·大雅·凫鹥》:「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汉·毛亨·传:「沙,水旁也。」
  3. 细碎而呈颗粒状的东西。如:「豆沙」、「金沙」、「铁沙」。
  4. 姓。如宋代有沙世坚。
  1. 声音嘶哑。如:「沙哑」。《周礼·天官·内饔》:「鸟皫色而沙鸣。」·汉·郑玄·注:「沙,澌也。」
  1. 瓜果过度成熟,使肉质松散而呈微粒。如:「沙瓤的西瓜。」
  2. 粗糙呈颗粒状的。如:「沙纸」。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
  1. 语尾助词。同「唦 」。相当于「啊」。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不因你个小名儿沙,他怎肯误入桃源?」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蝌蚪文 kē dǒu wén
见“ 蝌蚪文字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