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悟形骸非昔日,但思怨恨没休期。

张侃宋代〕《姑恶

一双姑恶屋边啼,飞入垂杨伴夕晖。不悟形骸非昔日,但思怨恨没休期。

妇闻懒语犹翻悔,汝得佳名免此讥。事事直须存分义,从今缄口莫相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不悟形骸昔日怨恨休期

不悟 bù wù
(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
(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封继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渔家傲》一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清 时,许多 中国 人似并不悟自己之为奴,一叹。”  ——《漢語大詞典》
形骸 xíng hái
(1).人的躯体。《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比读 庄生 之文,悟其元旨,知物论生於是非,生死累於形骸。”
(2).指外貌;容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尼父 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 澹臺 於形骸。” 明 唐寅 《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昔日 xī rì
往日;从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昔日 赵 攻 甄 ,子弗能救。”《列子·黄帝》:“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 唐 张鷟 《游仙窟》:“昔日曾经自弄他,今朝并悉从人弄。”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昔日的战斗意志到哪里去了?士兵们对战争已经没有了胃口。”  ——《漢語大詞典》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怨恨 yuàn hèn
(1).仇恨;强烈不满。《墨子·兼爱中》:“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汉书·王尊传》:“内怀怨恨,外依公事。”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看见秀才这样奉承她,她却怨恨自己肚子底不会还债了。”
(2).感伤不平。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失其操者也。”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 胡 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 刘基 《巫山高》诗:“ 巫山 何事近 楚 宫,终古怨恨流无穷。” 鲁迅 《野草·风筝》:“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3).悔恨。 宋 高观国 《玲珑四犯》词:“少年曾失春风意,到如今怨恨难诉。”
(4).埋怨。 茅盾 《色盲》一:“每次她从家乡到 上海 来,便怨恨那甬兴轮船走得太快,只给她一夜又半日的海上经验。”  ——《漢語大詞典》
没 ( 沒 ) méi/mò《國語辭典》
  1. 「沒 」的異體字。
休期 xiū qī
美好的时期。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诏》:“昔在休期,早隆朝寄。”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伏遇皇帝陛下接五圣之休期,振千龄之絶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