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填词命。况添些、悲秋结习,悼春心性。
生就填词命。况添些、悲秋结习,悼春心性。不比五陵年少样,裘马但标轻俊。
怎知道、欢场离恨。一副尊前奇绝泪,算除花、尚有谁堪赠。
还为我,洒来肯。
采香嫩约难凭准。想别后、雨花泥絮,维摩多病。烟柳明湖三面绿,著个才人小影。
与背锦、生涯刚称。飘泊情天无住处,瘦东风、也似君行径。
何日共,碧湘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生就 shēng jiù
犹言生来就有;天生。 清 赵庆熺 《香销酒醒曲·对月有感》:“痴顽生就,闯名场词勾利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我﹞将就坐下,便有两个女子上来招呼,一般的都是生就一张黄面,穿了一套拷绸衫裤。”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前房媳妇长的不体面,生就一双斗鸡眼。” ——《漢語大詞典》
填词(填詞)tián cí
(1).作词。 唐 宋 人作词,初无定式,多自己谱曲,亦可改动旧调创制新调。后人作词,须按照已有词牌之字句定额、声韵安排等格式,故称填词。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卷三二引《艺苑》:“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 柳三变 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 清 龚自珍 《金明池》词:“按拍填词,拈簫谱字,白日销磨无绪。” 郁达夫 《题刘大杰诗词稿后》诗:“立志勉追 刘禹锡 ,填词漫学 贺方回 。”
(2). 元 明 以来曲剧,亦须按曲牌选用字词,进行创作,故亦称填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高则诚 、 王实甫 诸人, 元 之名士也,舍填词一无表见。使两人不撰《西厢》、《琵琶》,则沿至今日,谁復知其姓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前人呼製曲为‘填词’。填者,‘布’也,犹棋枰之中,画有定格,见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从无出入之弊。” ——《漢語大詞典》
(2). 元 明 以来曲剧,亦须按曲牌选用字词,进行创作,故亦称填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高则诚 、 王实甫 诸人, 元 之名士也,舍填词一无表见。使两人不撰《西厢》、《琵琶》,则沿至今日,谁復知其姓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前人呼製曲为‘填词’。填者,‘布’也,犹棋枰之中,画有定格,见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从无出入之弊。” ——《漢語大詞典》
命 mìng《國語辭典》
命 [ mìng ]
动- 差遣、下命令。如:「命人送信」。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 取定。如:「命名」、「命题」。
- 以为。如:「自命不凡」。
- 生物生存的机能。如:「生命」、「性命」。《文选·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先天注定的穷通得失本分,不是后天所能改变的。《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汉·王充《论衡·命义》:「操行善恶者,性也;祸福吉凶者,命也。」
-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如:「遵命」、「奉命」。《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 「况 」的异体字。
添 tiān《國語辭典》
添 [ tiān ]
动- 增加。如:「添饭」、「增添」、「添件衣服」。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红楼梦·第四○回》:「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筷来。」
些 xiē/suò《國語辭典》
些 [ xiē ]
副- 少量、一点。如:「些微」、「些许」、「些须」。《水浒传·第四一回》:「城里并无些动静。」
-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比较下少许的差别。如:「多些」、「简单些」、「方便些」、「容易些」。
- 量词。计算事物不确定数量的单位。如:「这些人」、「有些事情」、「买些金子」。《水浒传·第四回》:「老儿和这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
些 [ suò ]
助-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劝阻等语气。在《楚辞·招魂》中常见。《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楚词招魂尾句皆曰『些』。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此乃楚人旧俗。」
悲秋 bēi qiū
对萧瑟秋景而伤惑。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 ——《漢語大詞典》
结习(結習)jié xí
(1).佛教称烦恼。《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孤策独騖,莫知所限;结习纷纶,一随理悟。”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一:“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清 龚自珍 《观心》诗:“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2).多指积久难除之习惯。《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诗文嗜好,结习已深,倘得问字学书,当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致她来信说我‘诗人结习未除,幻想太高’。” ——《漢語大詞典》
(2).多指积久难除之习惯。《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诗文嗜好,结习已深,倘得问字学书,当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致她来信说我‘诗人结习未除,幻想太高’。” ——《漢語大詞典》
悼 dào《國語辭典》
悼 [ dào ]
动- 悲哀、伤感。《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汉书·卷四八·贾谊·赞曰》:「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 怜惜、惋惜。如:「惋悼」、「嗟悼」。
- 畏惧、恐惧。《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名-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 生機。如:「妙手回春」。
-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心性 xīn xìng
(1).性情;性格。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今先生所交必清澄其行业,所厚必沙汰其心性。” 宋 柳永 《红窗睡》词:“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红楼梦》第七一回:“ 周瑞家的 虽不管事,因他素日仗着 王夫人 的陪房,原有些体面,心性乖滑,专惯各处献勤讨好。” 秦兆阳 《选举》:“她是知道儿子的心性的。”
(2). 中国 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 战国 时 孟子 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宋 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 程颐 、 朱熹 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 陆九渊 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 清 初 王夫之 和后来的 戴震 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 宋 明 理学。《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心性不异,即心即性。”参见“ 理学 ”。 ——《漢語大詞典》
(2). 中国 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 战国 时 孟子 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宋 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 程颐 、 朱熹 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 陆九渊 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 清 初 王夫之 和后来的 戴震 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 宋 明 理学。《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心性不异,即心即性。”参见“ 理学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