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身旷达两何有,毕竟得失还归谁。

朱诚泳明代〕《对酒歌

人生埃壒内,忽忽如梦中。三万六千日,所期安得同。

枝上花正开,风前花又落。羲驭不我留,及时胡不乐。

君不见三闾大夫誇独醒,形容憔悴江潭行。回风歌罢葬鱼腹,到底只留身后名。

又不见伯伦荷锸身相随,生死有命信所之。洁身旷达两何有,毕竟得失还归谁。

荣悴升沈若翻手,千古贤愚同一朽。昨朝绿鬓映朱颜,今日苍髯成皓首。

秋月春光不等閒,何如且罄樽中酒。樽中酒,岂徒然,会须一饮吸百川。

白日西驰坐成夜,休问安期与偓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洁身旷达两何毕竟得失还归

洁身(潔身)jié shēn
保持自身清白。《晏子春秋·问上二二》:“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諛。” 明 柴绍炳 《卓烈妇》诗:“登堂破壁陈原委,存身何似洁身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只因为能够不至于误译的人们洁身远去,出版界上空荡荡了,遂使小兵也来挂着帅印。”  ——《漢語大詞典》
旷达(曠達)kuàng dá
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亷操,谓之旷达。” 宋 叶适 《朝奉黄公墓志铭》:“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沈灿若 ﹞是 嘉兴 有名才子,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是那么旷达的人,为什么一说到子女便那么伤心?”  ——《漢語大詞典》
两何(两何)
唐书懿宗传始万荣入寇也别帅何阿小陷冀州杀人无馀种以懿宗暴忍似之故号称两何相语曰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骈字类编》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毕竟(畢竟)bì jìng
(1).了结。 汉 王充 《论衡·量知》:“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责乃毕竟。”
(2).到底;终归。 唐 许浑 《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诗之一:“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明 刘基 《更漏子》词:“塞门云, 湘 浦树,毕竟故乡何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毕竟离开了我们。”
(3).必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郑老儿 先去望一望:井底下黑洞洞不见有甚声响,疑心女儿此时毕竟死了。”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茉莉花》:“将手儿採一朵花来戴……花心还未开,早知道你无心也,我也毕竟不来採。”  ——《漢語大詞典》
得失 dé shī
(1).得与失。犹成败。《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闇主失。”《〈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鑑。”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漢語大詞典》
还归(還歸)huán guī
(1).返回。 应劭 《风俗通·怪神》《管子》:“ 齐公 出於泽,见衣紫衣,大如轂,长如辕,拱手而立。还归,寝疾,数月不出。”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孝明 加恩,则论徙边;今上宽惠,还归州里。”《西游记》第七七回:“ 老孙 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 清 顾炎武 《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诗:“ 淞江 亭畔坐垂纶,还归被褐出负薪。”
(2).归顺,归附。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昔 袁术 僭逆,王诛将加,则 庐江 太守 刘勋 ,先举其郡,还归国家。”
(3).归还。《金瓶梅词话》第九九回:“当时统制打死二人,除了地方之害,分付 李安 ,将马头大酒店,还归本主。”亦指收回。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光绪 三年﹞据老农云:此虫从大雾中生,然而总归天意,故木棉仅得二分至五厘不等,其杂粮不过还归种子而已。”
凯旋而归。《诗·小雅·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朱熹 集注:“还,音旋。”《诗·大雅·常武》:“ 徐方 不回,王曰还归。” 高亨 注:“还归,指班师还朝。”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