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正朔古相传,永历于今十四年。

张煌言明代〕《庚子元旦驻师林门

中华正朔古相传,永历于今十四年。玉几南荒新日月,金戈北道旧山川。

春来水逐桃花长,老去人憎柏叶先。犹幸此身仍健在,拟随斗柄独回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中华正朔相传于今十四

中华(中華)zhōng huá
(1).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 黄河 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 中华 。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 中国 。 晋 桓温 《请还都洛阳疏》:“自强 胡 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敦煌曲子词·献忠心》:“见中华好,与 舜 日同,垂衣理,菊花浓。”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一:“泱泱哉,我 中华 ,最大洲中最大国。”
(2).指中原。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 樅阳 张监镇 ,其先中华人,自其祖寓 武义 , 邦宪 与之邻居有年矣。” 明 何景明 《彭生行》:“ 王 严 杨 马 各挺出,异才岂必生中华。”
(3).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北齐书·高昂传》:“于时, 鲜 卑 共轻中华朝士,唯惮服于 昂 。”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且如胡 元 只任胡族为正官,中华人官佐二。”  ——《漢語大詞典》
正朔 zhēng shuò
(1).谓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 夏 、 殷 、 周 、 秦 及 汉 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 汉武帝 后,直至现今的农历,都用 夏 制,即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 孔颖达 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损也。 周 子、 殷 丑, 夏 寅,是改正也; 周 半夜、 殷 鸡鸣、 夏 平旦,是易朔也。”《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三国 蜀 雍闿 《答严》:“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匈奴 奉 汉 正朔, 匈奴 便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 中国 的一部分。”
(2).农历正月初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於此殿。”  ——《漢語大詞典》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相传(相傳)xiāng chuán
(1).递相传授。《墨子·号令》:“官府城下吏、卒、民皆前后、左右相传保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者, 高祖 天下,父子相传,此 汉 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 梁王 !” 宋 苏轼 《安乐山木叶如道士箓符》诗:“天师化去知何处,玉印相传世共珍。” 杨朔 《印度情思》:“这是个历代相传的节日。”
(2).长期以来互相传说。 唐 杜甫 《石笋行》:“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蘚蚀尽波涛痕。”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列子庙 在 郑州 圃田,其地有小城,貌甚古,相传有 唐 李德裕 王起 题名。”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其餘相传逸事尚多。”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 百草园 。”  ——《漢語大詞典》
永 yǒng《國語辭典》

永 [ yǒng ]

  1. 深长的、久远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一七:「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1. 恒久、久远。如:「永垂不朽」。《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历 ( 曆 歷 ) lì
历 [ lì ]
  1.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
  2.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
  3. 遍、完全:~览。~数(shǔ)。
  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于今(於今)yú jīn
(1).至今。《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大 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 唐 裴谐 《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一从 天宝 王维 死,于今始遇 修夫子 。”
(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摇动天下。” 唐 元稹 《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 曾 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
(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 汉 王充 《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并走羣望,有加而无瘳。”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三:“寤寐想风采,於今已三年。”
(2).如今;现在。《史记·儒林列传》:“《礼》固自 孔子 时而其经不具,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於今独有《士礼》, 高堂生 能言之。”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流目视西园,曄曄荣紫葵。於今甚可爱,奈何当復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真个是亘古未闻,於今罕有!”  ——《漢語大詞典》
十四
唐 白居易 龙花寺主家小尼 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
元 顾瑛 欸歌二首 其二 锦筝弹尽鸳鸯曲,都在秋风十四弦。  ——《骈字类编》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