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生火起徒妖怪,载记还应择未详。

马之纯宋代〕《蒋帝庙二首

爵以土王从六代,谥为庄武自南唐。
缘何血食垂千祀,为有威灵庇一方。
魏有钟离寻败走,秦屯淝水辄奔亡。
虫生火起徒妖怪,载记还应择未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火起妖怪载记未详

虫 ( 蟲 ) chóng《國語辭典》

虫 [ huǐ ]

  1. 虺的古字。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虫 [ chóng ]

  1. 同「虫 」。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火起
后汉书董卓传中常侍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远见火起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火元史张弘范传二月癸未将战或请先用炮弘范曰 起则舟散不如战也 谢灵运佛影铭四缘云薄五阴火起  ——《骈字类编》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1.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妖怪 yāo guài
(1).恉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孔丛子·执节》:“若 中山 之穀,妖怪之事,非所谓天祥也。”《汉书·循吏传·龚遂》:“久之,宫中数有妖怪,王以问 遂 , 遂 以为有大忧,宫室将空。”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监者盗其鐘铁,用充铸鏵,及鏵成而作鐘鸣响,人谓之妖怪。”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南渡之后, 南京 虽繁盛益增,然近年屡有妖怪。 元光 间,白日虎入 郑门 。又,吏部中有狐跃出,宫中亦有狐及狼。”
(2).旧谓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明日视之,乃老狐也。自是亭舍更无妖怪。”《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文素 曰:‘臣启我王,此剑能断天下人间一切妖情鬼怪。鬼怪若见此剑,咸皆惊怖,无所逃遁。’王曰:‘寡人宫中有何妖怪?’” 巴金 《灭亡》第三章:“好像有什么妖怪要夺去他底宝物似的。”  ——《漢語大詞典》
载记(載記)zǎi jì
(1).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后汉书·班固传上》:“ 固 又撰功臣、 平林 、 新市 、 公孙述 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唯《东观》以 平林 、 下江 诸人列为载记。顾后来作者,莫之遵效。”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一:“《晋书》於僭伪诸国数代相传者,不曰世家,而曰载记。”
(2).犹记载。指书籍。 清 张溥 《〈农政全书〉序》:“公察地理,辨物宜,考之载记,访之土人。”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绕。
  5. 姓。
还 [ hái ]
  1.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2.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3.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5.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择 ( 擇 ) zé/zhái
择 [ zé ]
     ◎ 挑拣,挑选:~取。~优。抉~。~善而从。饥不~食。
择 [ zhái ]
     ◎ 义同“择”(zé),用于口语:~不开(分解不开;摆脱不开)。~菜。~食。
未详(未詳)wèi xiáng
(1).不知道或了解得不清楚。《宋书·礼志二》:“至尊为服緦三月,成服,仍即公除。至三月竟,未详当除服与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水自山北流,五里而伏,云‘潜通泽渚’,所未详也。”
(2).不够详尽。 南朝 梁 陆陲 《新刻漏铭序》:“ 卫宏 载传呼之节,较而未详; 霍融 叙分至之差,详而不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现在大臣子弟登第》:“此皆 成化 以前之事也,乃 成化 以后, 弇州 所纪亦未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