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庆有所积,祝福皆自求。
五星配五行,占法具春秋。
参以四暗耀,不知始所由。
经纬十二辰,一国系一州。
三河即豫地,系宋复系周。
晋自居太原,卫本都帝丘。
借问益与并,古有二国不。
三晋俱属冀,韩卫不见收。
尝以扣日者,不语辄掉头。
渠未通古今,敢问儒者流。
气化互生克,躔度有迟留。
因之别贵贱,庶人与王侯。
既云命在天,何以身不修。
经籍古格言,较此殊不侔。
殃庆有所积,祝福皆自求。
理数各一家,二家果孰优。
轮数每多验,言理或不售。
忠信人舜从,孟轲老于邹。
仁者必有寿,牅不死伯牛。
杀人家印绶,嬖主乘轩輶。
将貂续狗尾,以冠如沐猴。
市朝日汹汹,乾坤意悠悠。
璇穹列高真,星月侍宸游。
朝裾曳明霞,从佩鸣苍璆。
居然视世浊,不肯分天忧。
以此司罪福,反自招衍尤。
我顾叫闾阖,再拜面凝流。
贪淫屏月孛,凶恶驱罗{左日右侯}。
仁贤迭生旺,憸邪永休囚。
帝阍不可扣,金锁闭玉楼。
龙眠正齁睡,鸟语徒喧啾。
路逢柯山翁,深碧明双眸。
笑我地下臣,何豫天上谋。
今夕有佳月,且共登罗浮。
参以四暗耀,不知始所由。
经纬十二辰,一国系一州。
三河即豫地,系宋复系周。
晋自居太原,卫本都帝丘。
借问益与并,古有二国不。
三晋俱属冀,韩卫不见收。
尝以扣日者,不语辄掉头。
渠未通古今,敢问儒者流。
气化互生克,躔度有迟留。
因之别贵贱,庶人与王侯。
既云命在天,何以身不修。
经籍古格言,较此殊不侔。
殃庆有所积,祝福皆自求。
理数各一家,二家果孰优。
轮数每多验,言理或不售。
忠信人舜从,孟轲老于邹。
仁者必有寿,牅不死伯牛。
杀人家印绶,嬖主乘轩輶。
将貂续狗尾,以冠如沐猴。
市朝日汹汹,乾坤意悠悠。
璇穹列高真,星月侍宸游。
朝裾曳明霞,从佩鸣苍璆。
居然视世浊,不肯分天忧。
以此司罪福,反自招衍尤。
我顾叫闾阖,再拜面凝流。
贪淫屏月孛,凶恶驱罗{左日右侯}。
仁贤迭生旺,憸邪永休囚。
帝阍不可扣,金锁闭玉楼。
龙眠正齁睡,鸟语徒喧啾。
路逢柯山翁,深碧明双眸。
笑我地下臣,何豫天上谋。
今夕有佳月,且共登罗浮。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殃 yāng《國語辭典》
殃 [ yāng ]
名- 灾祸。如:「遭殃」、「池鱼之殃」。《易经·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 残害。如:「祸国殃民」。《孟子·告子下》:「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庆 ( 慶 ) qìng
庆 [ qìng ]
- 祝贺:~贺。~祝。~幸。~典。~功。
- 可祝贺的事:国~。大~。
- 姓。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积 ( 積 ) jī
积 [ jī ]
- 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愿。~累(lěi )。~攒。
-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数。乘~。体~。容~。
- 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这孩子有~。捏~。
祝福 zhù fú
(1).本谓祈神赐福,现泛指祝人顺遂幸福。 巴金 《中国人》:“他们好像是来向我要求祝福。” 冰心 《寄小读者·写信代序》:“这些信的祝福使我相信我会很快康复起来。”
(2).旧俗。除夕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鲁迅 《彷徨·祝福》:“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 鲁镇 年终的大典。” ——《漢語大詞典》
(2).旧俗。除夕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鲁迅 《彷徨·祝福》:“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 鲁镇 年终的大典。”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動-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 姓。如漢代有求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