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通有无,泉甘草无毒。

李复宋代〕《题朱老壁

居无百亩田,廪有三年粟。
舍北几株桑,晚蚕食亦足。
近水理蔬畦,面山结茅屋。
夏风苇簟凉,冬烟土床燠。
堂前蒲萄架,新实初垂绿。
清净语不烦,事任鞅掌仆。
邻里通有无,泉甘草无毒。
谁知庚桑子,今此居南麓。
予非市朝人,受性本幽独。
愿就谋一廛,余外百无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邻里有无泉甘草无

邻里(鄰里)lín lǐ
同一乡里的人。《论语·雍也》:“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霜骨不堪长,永为邻里怜。”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邻里来问事者,填咽门户。” 李瑛 《咖啡》诗:“亲朋相邀,邻里相招。”  ——《漢語大詞典》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1.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2.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3. 顺利。如:「星运亨通」。
  4.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5.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6.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7.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1.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1.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2.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3.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4.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5.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1.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2.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有无(有無)yǒu wú
亦作“ 有亡 ”。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漢語大詞典》
泉甘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骈字类编》
草无(草无)
元史巴延传崛强心在四郊之横草都无飞走计穷一片之降幡始竖  ——《骈字类编》
毒 dú/dài《國語辭典》

毒 [ dú ]

  1. 祸害。《书经·盘庚》:「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郑众传》:「凡称善士,莫不离被灾毒。」
  2. 会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如:「中毒」。《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而蜂虿有毒,骤失小利。」
  3. 指毒品。能让人成瘾并危害健康甚或生命的麻醉品。包括吗啡、海洛因、古柯碱等。如:「贩毒」、「吸毒」、「反毒运动」。
  4. 比喻对思想意识有害的事物。如:「科举遗毒」、「封建余毒」。
  1. 怨恨。《列子·汤问》:「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 伤害、残害。如:「荼毒」。唐·杜甫〈夏夜叹〉:「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3. 用有毒物质害死或伤害。如:「把人毒死了」、「用药毒老鼠」。
  1. 含有对健康或生命有危害物质的。如:「毒品」、「毒药」。《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招呼诸君长,多酿毒酒。」
  2. 本身含有毒素的。如:「毒蛇」、「毒草」。
  3. 凶狠、猛烈。如:「狠毒」、「虎毒不食子」。《西游记·第六五回》:「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