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坤德静,玉铉鼎功成。
商飚迎素律,兑泽荐元精。
象顺奎钧烂,天锺义气清。
千龄将圣偶,冢辅为时生。
粹蕴森群玉,冲襟貯四瀛。
大方捐朴斵,淳辩复韶韺。
先帝龙飞日,朝阳凤一鸣。
振文齐木铎,保国敌金城。
旧德方图任,鸿钧正倚平。
具瞻归峻岳,众口说和羹。
固结君臣分,穷探礼乐情。
用人兼畎亩,得士尽豪英。
省罚蠲茶法,均徭审地征。
镇浮还美俗,恤隐起波氓。
考古渊源博,含章气思宏。
太平论极至,坠曲悉兴行。
文物期三代,规摹小二京。
纳忠高子孟,任重等阿衡。
国本重离正,身谋一羽轻。
殊方想风烈,皦日照功名。
嗣圣嘉深识,明神格至诚。
官仪端表宪,圭瑞竦桓楹。
邦揆车遵辖,时髦鹿在萍。
戍亭无警燧,廊庙有奇兵。
达节天须佑,真儒道始亨。
黄裳坤德静,玉铉鼎功成。
坐致唐虞旦,前无丙魏声。
昌期逢庆诞,睿宠极光荣。
烨烨台符应,诜诜喜气盈。
南岩同久固,西昴共晶明。
史克歌眉寿,芳风愿载赓。
象顺奎钧烂,天锺义气清。
千龄将圣偶,冢辅为时生。
粹蕴森群玉,冲襟貯四瀛。
大方捐朴斵,淳辩复韶韺。
先帝龙飞日,朝阳凤一鸣。
振文齐木铎,保国敌金城。
旧德方图任,鸿钧正倚平。
具瞻归峻岳,众口说和羹。
固结君臣分,穷探礼乐情。
用人兼畎亩,得士尽豪英。
省罚蠲茶法,均徭审地征。
镇浮还美俗,恤隐起波氓。
考古渊源博,含章气思宏。
太平论极至,坠曲悉兴行。
文物期三代,规摹小二京。
纳忠高子孟,任重等阿衡。
国本重离正,身谋一羽轻。
殊方想风烈,皦日照功名。
嗣圣嘉深识,明神格至诚。
官仪端表宪,圭瑞竦桓楹。
邦揆车遵辖,时髦鹿在萍。
戍亭无警燧,廊庙有奇兵。
达节天须佑,真儒道始亨。
黄裳坤德静,玉铉鼎功成。
坐致唐虞旦,前无丙魏声。
昌期逢庆诞,睿宠极光荣。
烨烨台符应,诜诜喜气盈。
南岩同久固,西昴共晶明。
史克歌眉寿,芳风愿载赓。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黄裳 huáng cháng
(1).黄色的下衣。《易·坤》:“六五:黄裳,元吉。” 高亨 注:“元,大也。裳,裙也,裤也。 周 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吉……黄裳黄裙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故大吉。”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怀表履之幽贞,保黄裳之元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再说到衣履,有黄裳、鞶带、履、朱绂、赤绂、袂等字样。”
(2).指嫡妻。语出《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 郑玄 笺:“妇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今衣黑而裳黄,喻乱嫡妾之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徘徊自想,怕他緑衣妬杀黄裳。”
(3).指太子。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储宫》诗:“黄裳元吉,邦家以寧。” ——《漢語大詞典》
(2).指嫡妻。语出《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 郑玄 笺:“妇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今衣黑而裳黄,喻乱嫡妾之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徘徊自想,怕他緑衣妬杀黄裳。”
(3).指太子。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储宫》诗:“黄裳元吉,邦家以寧。” ——《漢語大詞典》
坤德 kūn dé
(1).地德。 汉 李尤 《漏刻铭》:“仰釐七曜,俯顺坤德。”
(2).喻指皇后的功德。《镜花缘》第六七回:“伏维陛下,坤德无疆,离暉久照。”参见“ 坤载 ”。 ——《漢語大詞典》
(2).喻指皇后的功德。《镜花缘》第六七回:“伏维陛下,坤德无疆,离暉久照。”参见“ 坤载 ”。 ——《漢語大詞典》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 「静 」的异体字。
玉铉(玉鉉)yù xuàn
(1).玉制的举鼎之具。状如钩,用以提鼎之两耳。《易·鼎》:“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 孔颖达 疏:“鼎玉鉉者,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上九,居鼎之终,鼎道之成,体刚处柔,则是用玉鉉以自举者也,故曰‘鼎玉鉉’也。”
(2).喻处于高位的大臣。 三国 魏 曹丕 《报王朗让位诏》:“朕求贤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鉉之倾。” 唐 刘禹锡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各赋二十韵》:“盛筵陪玉鉉,通籍尽金闺。”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居玉鉉,拥金蝉,祇今门户庆蝉联。”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 李公 之品地,在玉鉉大斗之间。” ——《漢語大詞典》
(2).喻处于高位的大臣。 三国 魏 曹丕 《报王朗让位诏》:“朕求贤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鉉之倾。” 唐 刘禹锡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各赋二十韵》:“盛筵陪玉鉉,通籍尽金闺。”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居玉鉉,拥金蝉,祇今门户庆蝉联。”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 李公 之品地,在玉鉉大斗之间。” ——《漢語大詞典》
鼎 dǐng《國語辭典》
鼎 [ dǐng ]
名-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說文解字·鼎部》:「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玉篇·鼎部》:「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 古代傳國的寶器。相傳夏禹鑄九鼎以為傳受帝位的重器。《左傳·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周雖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 比喻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戰國燕·燕丹〈與傅麴武書〉:「故有刎喉不顧,據鼎不避者,斯豈樂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 福建方言。指鍋子。如稱廚房為「鼎間」,稱鍋蓋為「鼎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鼎有三足,引申為三方並立。《三國志·卷六一·吳書·陸凱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晉書·卷八七·武昭王李玄盛傳》:「昔漢運將終,三國鼎峙,鈞天之曆,數鍾皇晉。」
- 方、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
- 大。如:「鼎言」、「鼎臣」、「大名鼎鼎」、「這件事情,我需要你的鼎力相助,才可能成功。」
功成
礼记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蘋为节士以采蘩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蘋者乐循法也采蘩者乐不失职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故明乎其节之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暴乱之祸矣功成则国安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