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珠同贯,多方路益歧。

郭印宋代〕《独有堂

至道浑疑独,头头岂或遗。
尘中如默契,圣处自深知。
一体珠同贯,多方路益歧。
未能融物我,难与话希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一体同贯多方

一体(一體)yī tǐ
(1).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妇,一体也;昆弟,一体也。”《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汉书·礼乐志》:“二者并行,合为一体。” 宋 陈亮 《廷对策》:“君臣固当相与如一体也,何至有肆谗之人以恐惧其心志,而徊徨其进退哉!”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许多许多年轻热情的眼睛都投射到 道静 的脸上、身上,那么亲切,那么热烈,似乎在希望这个陌生的女孩子,能够参加到他们的行列里面来和他们成为一体。”
(2).一部分。《孟子·公孙丑上》:“昔者窃闻之: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冉牛 、 閔子 、 颜渊 则具体而微。” 赵岐 注:“体者,四枝股肱也……一体者,得一枝也。”《史记·项羽本纪》:“郎中骑 杨喜 、骑司马 吕马童 、郎中 吕胜 、 杨武 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唐 韩愈 《答侯生问论语书》:“或去圣一间,或得其一体,皆践形而未备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吾 中国 号称守师説者,既不过得其师之一体,而又不敢有所异同增损,更传於其弟子,所遗者又不过一体之一体耳。”
(3).指整个身体。《列子·杨朱》:“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4).犹言一只。《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5).一样;一同;一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陈餘 张耳 一体有功於 赵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酒色漂漂,与银光一体。”《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将 沮授 锁禁军中,待我破 曹 之后,与 田丰 一体治罪!”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至于各地方抗 日 力量,则宜一体爱护,不宜厚此薄彼;信任之,接济之,扶掖之,奖励之。”
(6).谓文学作品的一种体式或风格。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上:“其源出于 李陵 。发愀愴之词,文秀而质羸。在 曹 刘 间,别构一体。”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李子田 曰: 杜 诗持正侃侃,自为一体,而阴启 宋 人以理为诗之意。”
(7).指全体。如:一体周知、一体遵照。  ——《漢語大詞典》
珠 zhū《國語辭典》

珠 [ zhū ]

  1. 蚌壳内所生的圆形物质。当砂粒窜进蚌壳内,蚌体受到刺激,常用膜缘摩擦,而所分泌的珍珠质,就附在物体表面,渐久渐大,即形成珠。《书经·禹贡》:「泗滨浮磬,淮、夷𧏖珠暨鱼。」
  2. 泛称圆形的颗粒。如:「弹珠」、「眼珠」。北周·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之二:「碎珠萦断菊,残丝绕折莲。」
同贯(同貫)tóng guàn
(1).犹一体,一例。《后汉书·周景传》:“﹝ 周景 ﹞常称曰:‘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
(2).同籍贯。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三:“惟予与子,本不同贯,交重情亲,欲面无筭。”
(3).并列;同列。《三国志·魏志·邢颙传》:“ 楨 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 楨 礼遇殊特, 顒 反疎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此指与……并列、同列。 宋 叶适 《姚君俞墓志铭》:“圣贤之所自,尽不与世同贯也。”  ——《漢語大詞典》
多方 duō fāng
(1).泛指众邦国。《书·泰誓下》:“维我 有周 ,诞受多方。” 孔 传:“多方,众方之国。”《书·多方》:“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尚书〉‘多方’》:“今按:方者, 殷 周 称邦国之辞……多方谓多国多邦,盖无可疑。”
(2).多种方法。《左传·昭公三十年》:“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 楚 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魏书·阳固传》:“时 世宗 广访得失, 固 上讜言表曰:‘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於力行而已。’”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甚,人死亡且尽,公至,多方救活,天遂雨,疫定。”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天下之人,不能皆上性,君子多方教人,要以趋於善而已。”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屡次特遣大臣察勘,多方賑济。”
(3).多端,多方面。《墨子·公孟》:“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楚辞·九辩》:“心怵惕而震盪兮,何所忧之多方。” 朱熹 集注:“方,犹端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一》:“道以多歧亡羊,学以多方丧生。”
(4).学识渊博。《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益 yì《國語辭典》

益 [ yì ]

  1. 涨、漫出。为「溢」之本字。清·王筠《说文释例·卷四·形声之美》:「益从水,而溢又加水,然水祇可在皿中,而益之意,即兼有泛溢之意。」《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2. 增加。如:「进益」、「延年益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
  3. 帮助、补助。如:「助益」。《吕氏春秋·光识览·观世》:「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战国策·秦策二》:「出私金以益公赏。」
  1. 好处。如:「利益」、「收益」。《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2. 姓。如汉代有益强。
  1. 有好处的。如:「益友」、「益处」。
  2. 富饶。《史记·卷一二九·殖货传》:「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1. 更加。如:「精益求精」。《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益 [ ​yí ]

  1. (一)​之又音。
歧 qí《國語辭典》

歧 [ qí ]

  1. 分岔的道路。《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鸟回翼乎高标。」
  1. 分岔不一致的、有差别的。如:「歧义」。《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自诗出,分歧异派。」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