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烟萝钦上地,姓名独许古人知。

顾禧宋代〕《赠洪善庆兴祖和壁閒沈□□韵

高卧烟萝钦上地,姓名独许古人知。
我来欲补洪家传,入坐先寻沈约诗。
舒卷閒云看不厌,参差玉蝶放偏迟。
殷勤送客过方井,古道真堪照一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卧烟萝上地姓名古人

高卧 gāo wò
(1).安卧;悠闲地躺着。《晋书·隐逸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颯至,自谓 羲皇 上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张飞 大怒,谓 云长 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巴金 《家》十二:“高卧在箱子里的历代祖先的画像也拿出来。”
(2).指隐居不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卿( 谢安 )屡违朝旨,高卧 东山 ,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 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次子 察 ,进士及第,累佐使府,后高卧 庐山 。” 许地山 《狐仙》:“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 祁山 。”
(3). 汉 汲黯 任 东海 太守时,因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餘, 东海 大治。”后 汉武帝 又召拜 汲黯 为 淮阳 太守, 汲黯 不受印。 武帝 说:“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 居郡如故治, 淮阳 政清。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以“高卧”为无为而治之典。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 淮阳 股肱守,高卧犹在兹。”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十年高卧,一旦升华。”  ——《漢語大詞典》
烟萝(煙蘿)yān luó
亦作“烟萝”。
(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准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入烟萝,欲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唐 裴铏 《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周楞伽 辑注:“烟萝,道家称隐居修真的地方。” 宋 苏舜钦 《离京后作》诗:“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锁,惆悵别烟萝。”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无处着烟萝。”  ——《漢語大詞典》
钦 ( 欽 ) qīn
钦 [ qīn ]
  1. 恭敬:~佩。~敬。~慕。~赞。~迟(敬仰。旧时书函用语)。
  2. 封建时代指皇帝亲自所做:~命。~赐。~差(chāi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上地 shàng dì
(1).肥沃的土地。《周礼·夏官·大司马》:“凡令赋,以地与民制之。上地食者参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上地谓肥美田也。”《宋书·孔季恭羊玄保等传论》:“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2).古地区名。《战国策·楚策一》:“ 秦 下甲兵,据 宜阳 , 韩 之 上地 不通。”《荀子·议兵》:“ 韩 之 上地 ,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 赵 , 赵 不能凝也,故 秦 夺之。” 梁启雄 释引 杨树达 曰:“ 上地 , 上党之 地。”
下地耕作。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老汉没儿,只有这个女子……小时跟上老子点籽拣草,长大也象个小子一样上地。”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四:“ 宋老定 没有上地,他整整一夜没有睡好觉。”  ——《漢語大詞典》
姓名 xìng míng
姓和名字。《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 曾参 之处 费 , 鲁 人有与 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 宋 苏轼 《送路都曹》诗引:“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  ——《漢語大詞典》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1.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2. 老而无子:鳏寡孤~。
  3.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4. 〔~孤〕复姓。
  5. 语助词,犹“”:“弃君之命,,~谁受之?”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1. 应允,认可:~可。允~。特~。
  2. 承认其优点:赞~。嘉~。
  3. 预先答应给与:~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处,地方:何~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8. 这样:如~。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
许 [ hǔ ]
  1.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古人 gǔ rén
(1).古时的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 汉 班昭 《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唐 韩愈 《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时俗之所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