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念无枝夜飞鹊,月寒风劲羽毛摧。

姜夔宋代〕《寄上张参政

姑苏台下梅花树,应为调羹故早开。
燕初休夸香雾重,鸳行却望衮衣来。
前时甲第仍重柳,今度沙堤已种槐。
应念无枝夜飞鹊,月寒风劲羽毛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夜飞月寒风劲羽毛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1.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2.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3.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4.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5.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6.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7.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1.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2.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3.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4. 姓。如北周有念贤。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夜飞(夜飞)
唐 杜甫 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唐 方干 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 白云晓湿寒山寺,红叶夜飞明月村。  ——《骈字类编》
鹊 ( 鵲 ) què
鹊 [ què ]
     ◎ 指喜鹊鸟。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简称“鹊”,如“~报”(指喜鹊报喜),“~起”(喻兴起,崛起),“~桥”。
月寒
唐 韦应物 杂曲歌辞 上皇三台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唐 柳宗元 新植海石榴 月寒空阶曙,幽梦綵云生。
唐 方干 送叶秀才赴举兼呈吕少监 尊尽离人看北斗,月寒惊鹊绕南枝。
元 王恽 西湖 苍海月寒龙穴露,彩云仙去凤箫閒。  ——《骈字类编》
风劲(风劲)
卢肇天河赋白榆风劲析木烟秋城王维观猎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  ——《骈字类编》
羽毛 yǔ máo
(1).鸟兽的毛。《墨子·非乐上》:“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流羽毛之威蕤,垂环玭之琳瑯。” 李善 注:“言宫室以羽毛为饰。” 唐 罗隐 《绣》诗:“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宋 陆游 《黄鸦吟》:“羽毛不足辱弹射,滋味不足登俎豆。” 清 吴伟业 《题二禽图》诗:“欲笑雪衣贪玉粒,羽毛憔悴闭雕笼。” 徐迟 《火中的凤凰》:“他不知道,这并不是那火中的新生的凤凰。并不是,并不是!至多只是它的一根羽毛罢了。”
(2).鸟兽的代称。 汉 祢衡 《鹦鹉赋》:“虽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唐 孟球 《和周墀》:“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羽毛毕朝,雄狡率服。”
(3).羽旗。《左传·襄公十四年》:“ 范宣子 假羽毛於 齐 而弗归, 齐 人始贰。” 杜预 注:“析羽为旌,王者游车之所建, 齐 私有之,因谓之羽毛。” 唐 李白 《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絳,猎火燃兮千山红。”
(4).羽毛使鸟兽有文彩,因以喻人的声誉。《后汉书·王符传》:“其贡士不復依其质干,準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妄生羽毛。”《周书·晋荡公护传》:“所好加羽毛,所恶生疮痏。” 唐 王维 《裴仆射济州遗爱碑》:“厚为之礼,则生我羽毛;小不如意,则成是贝锦。”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三章:“ 葆真 爱惜羽毛,既见抨击,奉身引退。”
(5).毛织品。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食妖宜絶矣,宜并杜絶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 清 程含章 《论洋害》:“诸番所产之货,皆非 中国 所必需。若大泥、羽毛、嗶吱、铜锡、绵花、苏木、药材等类。每岁约值千万金。”  ——《漢語大詞典》
摧 cuī《國語辭典》

摧 [ cuī ]

  1. 折断。如:「摧折」、「摧枯拉朽」。《说文解字·手部》:「摧,折也。」《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2. 毁坏、崩塌。如:「摧毁」、「无坚不摧」。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虽是这战伐,负著个天摧地塌。」
  3. 挫折、压抑。《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
  4. 伤害。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心。」唐·李白〈长相思〉诗:「长相思,摧心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