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

苏轼宋代〕《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
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去岁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极可畏。
)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
扑缘发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
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
常山山神信英烈,捴驾雷公诃电母。
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
山中归时风色变。
中路已觉商羊舞。
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従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
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
县前已窖八千斛,(今春及今,得蝗子八千余斛。
)率以一升完一亩。
更看蚕妇过初眠,(蚕一眠,则蝗不复生矣。
)未用贺客来旁午。
先生笔力吾所畏,蹙踏鲍谢跨徐庚。
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
中和乐职几时作,试向诸生选何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偶然谈笑佳篇便流传乐府

偶然 ǒu rán
(1).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然”相对。《后汉书·儒林传·刘昆》:“詔问 昆 曰:‘前在 江陵 ,反风灭火,后守 弘农 ,虎北度 河 ,行何德政而致是事?’ 昆 对曰:‘偶然耳。’” 唐 李德裕 《周秦行纪论》:“历既有数,意非偶然,若不在当代,必在於子孙。” 宋 苏轼 《芙蓉城》诗:“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巴金 《秋》十七:“ 觉民 摇摇头,充满着自信地说:‘这只是偶然的事。做父亲的人倒是顽固的居多。’”
(2).间或;有时候。 唐 元稹 《刘氏馆集隐客》诗:“偶然沽市酒,不越四五升。” 宋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復计东西!” 鲁迅 迭文《随感录》:“爱国者虽偶然怀旧,却专重在现世以及将来。”  ——《漢語大詞典》
谈笑(談笑)tán xiào
(1).说笑;又说又笑。《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 越 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茅盾 《子夜》十四:“前边大餐间里还是热闹着谈笑和牌声。”
(2).形容态度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宋 陆游 《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佳篇 jiā piān
佳作,优美的诗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子建 、 士衡 ,咸有佳篇。”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宗英乃禪伯,投赠有佳篇。” 明 叶显祖 《鸾鎞记·品诗》:“佳篇见投,他怎敢糊涂了应酬。”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这等小姐的佳篇,请念一念。”  ——《漢語大詞典》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1.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2.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3.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1.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2.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3.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4.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1.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2.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3.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1.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2.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1.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1.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1.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1.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流传(流傳)liú chuán
传下来;传播开。《墨子·非命中》:“声闻不废,流传至今。”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当时 吴濞 、 邓通 ,皆得自铸钱,独多流传,至今不絶。其轻重适中,与今钱略相似。”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徐电发 词,当时盛负重名,至於流传海外,可谓荣矣。”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那些平白如话,而又表达了群众心声或者阐述了深刻思想的诗句,可以世代流传。”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乐府(樂府)yuè fǔ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 汉 代。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 武帝 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