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左右 zuǒ yòu
(1).帮助;辅佐。《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孔颖达 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国语·晋语四》:“此三人者,实左右之。”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稔闻其德。” 清 刘大櫆 《程孺人传》:“ 吴 君竭力以养其兄嫂,抚其兄之子,延师教督,而孺人常左右之。”
(2).袒护;保护。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君观吾方略、士众,足辨(办) 郭多 不?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复》:“有告监文思院 常良孙 赃墨事,朝廷下之 临安 狱,久不得其情,上意谓京尹左右之;尹不自安。” 清 戴名世 《程之藩传》:“ 鸣球 濒行属巡抚 宋一鹤 、巡按 汪承詔 斥逐之。两人不肯,且为左右之甚力。”
(3).支配;控制。《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以 楚 师伐 齐 ,取 穀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杜预 注:“左右,谓进退在己。”《国语·越语上》:“寡君帅 越国 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韦昭 注:“左右,在君所用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 本 ( 周本 )已昏耄,不知时变,皆其子 祚 左右其事。”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切宗教没有不受生产技术进步的左右的,没有不随着他变迁的。”
(4).分辩或论断其高低、优劣。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请露肝膂之万一,皆质於前志,非敢左右其説,惟公之采择。” 宋 文天祥 《刘定伯墓志铭》:“或不约经造,至则善为言谭,名理蠭出。意所左右,辩者不可詰。”
(5).左面和右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御史再三推辞,定要傍坐,只得左右相对。”
(6).附近;两旁。《诗·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从。”《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 人逐之,左右角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顾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頽基焉。”
(7).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 汉 王充 《论衡·齐世》:“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左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生携 鶯 宵奔 蒲州 ,时二更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他大约十日左右总可到。”
(8).犹言向背。《后汉书·郅恽传》:“ 惲 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李贤 注:“左右犹向背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方乱事之初作也,叛者不过工程等三营,其餘马步砲各营并怀观望,意将伺动静,以为左右。”
(9).身边。《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方书、《本草》恒置左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前定》:“又在 萧中道 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为外郡监。”
(10).近臣;侍从。《左传·宣公二十年》:“﹝ 楚子 ﹞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北史·尧君素传》:“ 煬帝 为 晋王 时, 君素 为左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离了官房没了倚靠,絶了左右没了牙爪。”《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知县大怒,教左右执下庙官送狱勘罪。”
(11).将帅和车右。《左传·成公十六年》:“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 杜预 注:“左,将帅。右,车右。”
(12).不直称对方,而称其执事者,表示尊敬。 战国 乐毅 《报燕惠王书》:“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史记·张仪列传》:“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
(13).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前送马圉人回州,曾有书奉谢,并陈一切,想达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季黻 君左右。”
(14).各方面。《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嗣源 危殆者数四,赖宣徽使 李绍宏 左右营护,以是得全。”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事姑之礼,左右无违。”
(15).反正;横竖。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左右这里无有外人,喒两个慢慢的吃。”《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一不做,二不休,左右是歹了。”《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左右我们丫头们更算不得什么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三章:“眼下 东山坞 的人,还能说旁的事情?左右都是分麦子。” ——《漢語大詞典》
(2).袒护;保护。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君观吾方略、士众,足辨(办) 郭多 不?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复》:“有告监文思院 常良孙 赃墨事,朝廷下之 临安 狱,久不得其情,上意谓京尹左右之;尹不自安。” 清 戴名世 《程之藩传》:“ 鸣球 濒行属巡抚 宋一鹤 、巡按 汪承詔 斥逐之。两人不肯,且为左右之甚力。”
(3).支配;控制。《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以 楚 师伐 齐 ,取 穀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杜预 注:“左右,谓进退在己。”《国语·越语上》:“寡君帅 越国 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韦昭 注:“左右,在君所用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 本 ( 周本 )已昏耄,不知时变,皆其子 祚 左右其事。”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切宗教没有不受生产技术进步的左右的,没有不随着他变迁的。”
(4).分辩或论断其高低、优劣。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请露肝膂之万一,皆质於前志,非敢左右其説,惟公之采择。” 宋 文天祥 《刘定伯墓志铭》:“或不约经造,至则善为言谭,名理蠭出。意所左右,辩者不可詰。”
(5).左面和右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御史再三推辞,定要傍坐,只得左右相对。”
(6).附近;两旁。《诗·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从。”《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 人逐之,左右角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顾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頽基焉。”
(7).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 汉 王充 《论衡·齐世》:“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左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生携 鶯 宵奔 蒲州 ,时二更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他大约十日左右总可到。”
(8).犹言向背。《后汉书·郅恽传》:“ 惲 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李贤 注:“左右犹向背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方乱事之初作也,叛者不过工程等三营,其餘马步砲各营并怀观望,意将伺动静,以为左右。”
(9).身边。《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方书、《本草》恒置左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前定》:“又在 萧中道 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为外郡监。”
(10).近臣;侍从。《左传·宣公二十年》:“﹝ 楚子 ﹞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北史·尧君素传》:“ 煬帝 为 晋王 时, 君素 为左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离了官房没了倚靠,絶了左右没了牙爪。”《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知县大怒,教左右执下庙官送狱勘罪。”
(11).将帅和车右。《左传·成公十六年》:“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 杜预 注:“左,将帅。右,车右。”
(12).不直称对方,而称其执事者,表示尊敬。 战国 乐毅 《报燕惠王书》:“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史记·张仪列传》:“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
(13).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前送马圉人回州,曾有书奉谢,并陈一切,想达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季黻 君左右。”
(14).各方面。《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嗣源 危殆者数四,赖宣徽使 李绍宏 左右营护,以是得全。”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事姑之礼,左右无违。”
(15).反正;横竖。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左右这里无有外人,喒两个慢慢的吃。”《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一不做,二不休,左右是歹了。”《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左右我们丫头们更算不得什么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三章:“眼下 东山坞 的人,还能说旁的事情?左右都是分麦子。” ——《漢語大詞典》
琴书(琴書)qín shū
(1).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 汉 刘歆 《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元 王旭 《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 清 华岩 《客春小饮有感》诗:“衣食从人急,琴书对我閒。”
(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 少文 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顾士端 ﹞有子曰 庭 ,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
(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 山东 琴书、 徐州 琴书、 北京 琴书等。 ——《漢語大詞典》
(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 少文 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顾士端 ﹞有子曰 庭 ,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
(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 山东 琴书、 徐州 琴书、 北京 琴书等。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松菊 sōng jú
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赠别》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絶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潯阳 松菊高。” ——《漢語大詞典》
相依 xiāng yī
互相依靠。《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虢 之谓也!”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頽。” 清 李渔 《比目鱼·荣发》:“把酒庆雄飞,不枉当年苦相依。” 冰心 《再寄小读者》七:“这一簇简洁、玲珑而庄严的白石建筑,相依相衬地排列在一角城墙的前面,使人看过永不会忘记!” ——《漢語大詞典》
何况(何況)hé kuàng
亦作“ 何况 ”。 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后汉书·杨终传》:“昔 殷 民近迁 洛邑 ,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诗:“卿相非所盼,何况於千金。” 唐 元稹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诗之三:“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言曰:‘功劳皆是咱军,无功军得赏,何况咱军?’”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学生》:“物力还应当爱惜,何况人力?” ——《漢語大詞典》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fà)。~角。~丝。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华 ( 華 ) huá/huà/huā
华 [ huá ]
-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
- 精英:精~。含英咀(jǔ)~。
-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
- 繁盛:繁~。荣~富贵。
- 奢侈:浮~。奢~。
-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
-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
-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
- 指时光:年~。韶~。
- 〔~山〕山名,五岳中的西岳,在中国陕西省。
- 姓。
- 同“花”,花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