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窗正午风飒变,室中不减春天寒。

皎然唐代〕《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

卞山幽石产奇璞,荆人至死采不著。何人琢枕持赠君,
片片桃花开未落。剑工见兮可为剑,玉工辨兮知非石。
至宝由来览者稀,今君独鉴应欲惜。何辞售与章天真,
幸得提携近玉人。可中弃置君不顾,天生秀色徒璘玢。
四座喧喧争目悦,巧过造化称一绝。莫言昨日因错磨,
看取从来无点缺。六月江南暑未阑,一尺花冰试枕看。
高窗正午风飒变,室中不减春天寒。主人所重重枕德,
文章外饰徒相惑。更有坚贞不易心,与君天下为士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窗正午室中不减春天

高窗(高窗)
南北朝 沈约 直学省愁卧诗 愁人掩轩卧,高窗时动扉。
唐 李商隐 寓目 小幌风烟入,高窗雾雨通。  ——《骈字类编》
正午 zhèng wǔ
指中午十二点钟左右。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一:“猫眼早暮则睛圆,正午则如一线耳。”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人又言二月朔日正午有日华,而人愈不得见。”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飒 ( 颯 ) sà
    飒 [ sà ]
    1. 〔~戾〕清凉的样子,如“游清灵之~~兮,服云衣之披披”。
    2. 形容风声:秋风~~。
    变 ( 變 ) biàn
    变 [ biàn ]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
    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3. 使改变:~废为宝。
    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5. 变卖:~产。
    6. 变通:通权达~。
    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
    8. 指变文:目连~。
    9. 姓。
    室中 shì zhōng
    复姓。 汉 有 室中同 。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漢語大詞典》
    不减(不減)bù jiǎn
    (1).不次于,不少于。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七:“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寒。”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若是者,所见殆不减百千人。”《前灯新话·修文舍人传》:“地下之乐,不减人间。” 老舍 《离婚》十一:“媒人的荣耀也不减于催花的春雨。”
    (2).不能减少。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辞一官不减身累,增一职已黷朝经。”  ——《漢語大詞典》
    春天 chūn tiān
    (1).春季。 唐 杜甫 《白丝行》:“春天衣著为君舞,蛺蝶飞来黄鸝语。” 清 徐昭华 《舟泊垂虹桥重繙吴江闺秀诗有感》诗:“美人不在桥边住,盻作春天一段红。” 魏巍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祖国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在这儿一切还留着冬季的容貌。”
    (2).喻温暖和希望。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四回:“第三个节目是小秀才 李进 的朗诵诗:《战士心里的春天》。”
    (3).喻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时代。 柯岩 《奇异的书简》:“让我们祝愿他们在科学的春天里向着科学的高峰顽强攀登吧!”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