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锁塞有莺翻。

黄滔唐代〕《鄜畤李相公

秦城择日发征辕,斋戒来投节制尊。分虎名高初命相,
攀龙迹下愧登门。夜听讴咏销尘梦,晓拜旌幢战旅魂。
华舍未开宁有碍,彩毫虽乏敢无言。生兼文武为人杰,
出应乾坤静帝阍。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
功高马卸黄金甲,台迥宾欢白玉樽。九穗嘉禾垂绮陌,
四时甘雨带雕轩。推恩每觉东溟浅,吹律能令北陆暄。
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锁塞有莺翻。笙歌合沓春风郭,
鸡犬连延碧岫村。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托蓬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青草黄榆莺翻

青草 qīng cǎo
(1).青色的草。区别于“枯草”、“乾草”。《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 杜预 注:“在野则无蔬食之物。” 孔颖达 疏:“言在野无青草可食。” 闽 徐夤 《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诗:“八角红亭荫緑池,一朝青草盖遗基。”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小麦登场,玉米入市。蒜苗为菜,青草肥羊。” 老舍 《四世同堂》七杂税名五:“砖瓦的缝隙中长出细长的几根青草。”
(2). 南宋 目。 宋 叶适 《终论二》:“今既减经总制,罢和买、折帛、 蜀 之折估、青草,而内出二年之费以供餽四总领矣。”
(3).见“ 青草湖 ”。
(4).见“ 青草峒 ”。
(5).瘴气名。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参见“ 青草瘴 ”。  ——《漢語大詞典》
连 ( 連 ) lián
连 [ lián ]
  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
  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
  4. 联合:外~东吴。
  5. 军队的编制单位,“”的上一级:~长。
  6. 姓。
  7. 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8. 同“链”,铅矿。
沙 shā/shà《國語辭典》

沙 [ shā ]

  1. 细碎的石粒。如:「风沙」、「泥沙」、「飞沙走石」。也称为「沙子」。
  2. 水边的土地。《诗经·大雅·凫鹥》:「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汉·毛亨·传:「沙,水旁也。」
  3. 细碎而呈颗粒状的东西。如:「豆沙」、「金沙」、「铁沙」。
  4. 姓。如宋代有沙世坚。
  1. 声音嘶哑。如:「沙哑」。《周礼·天官·内饔》:「鸟皫色而沙鸣。」·汉·郑玄·注:「沙,澌也。」
  1. 瓜果过度成熟,使肉质松散而呈微粒。如:「沙瓤的西瓜。」
  2. 粗糙呈颗粒状的。如:「沙纸」。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
  1. 语尾助词。同「唦 」。相当于「啊」。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不因你个小名儿沙,他怎肯误入桃源?」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血 xiě/xuè《國語辭典》

血 [ ​xiě ]

语音
  1. 高等动物体内脉管所含的红色血液。从心脏流出,循环全身,有分配养分、输送废物,以营全身新陈代谢的功能。
  2. 眼泪。《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唐·顾况〈伤子〉诗:「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鲜血沾染。《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1. 有血缘关系的。如:「血统」、「血亲」。
  2. 刚强、热烈。如:「血性男儿」、「血气方刚」。《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像你这样血心为朋友,难道我们当差的心不是肉做的?」

血 [ ​xuè ]

读音
  1. (一)​之读音。
溅 ( 濺 ) jiàn/jiān
溅 [ jiàn ]
     ◎ 液体受冲击向四外飞射:水花飞~。
溅 [ jiān ]
     ◎ 见“2”。
黄榆 huáng yú
(1).树木名。落叶乔木,树皮有裂罅,早春开花。产于我国 东北 、 华北 和 西北 。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农具、车辆。 唐 张籍 《凉州词》之三:“ 凤林关 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 凉州 。”
(2).借指边塞。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赋》:“ 碧玉 相思之女,黄榆游冶之儿。”参见“ 黄榆塞 ”。  ——《漢語大詞典》
锁 ( 鎖 ) suǒ
锁 [ suǒ ]
  1. 加在门窗、器物等开合处或连接处,必须用钥匙、密码、磁卡等才能打开的金属装置:门~。密码~。~钥。
  2. 用锁锁住:把门~上。
  3. 链子;链条:~链。枷~。长命~。
  4. 关闭;幽闭:闭关~国。经济封~。
  5. 紧皱;蹙紧:愁眉深~。
  6. 一种缝纫方法,用线顺着布边或扣眼密缝:~边。~扣眼。
  7. 姓。
塞 sāi/sài/sè《國語辭典》

塞 [ sè ]

  1. 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闭塞」。《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充满。如:「充塞」。《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3. 推托、应付。如:「搪塞」、「塞责」。
  4. 补救。《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塞 [ sài ]

  1. 险要的地方。如:「要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汉·高诱·注:「险阻曰塞。」
  2. 边境。如:「边塞」、「关塞」。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 酬报神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通「赛」。

塞 [ ​sēi ]

  1. (一)​之又音。

塞 [ sāi ]

  1. 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如:「瓶塞」、「活塞」、「软木塞」。也称为「塞子」。
  1. 填满空隙。如:「嘴里塞满了糖果。」
  2. 受阻不畅。如:「塞车」、「这条路每到下班时间就交通堵塞。」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莺翻(莺翻)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 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锁塞有莺翻。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