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访古(訪古)fǎng gǔ
(1).查考古训。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臣炤册访古,诵史稽昔。以为敷道之寄,管物成务;总録之重,匡绩毗风。”
(2).探寻古迹。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 平臺 访古游。” 清 孙星衍 《〈京畿金石考〉序》:“京畿为四方之枢,极访古之所必至,而方志俱无金石一门。” 叶剑英 《酒泉》诗:“风雪关山访古来,评泉品酒看光杯。” ——《漢語大詞典》
(2).探寻古迹。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 平臺 访古游。” 清 孙星衍 《〈京畿金石考〉序》:“京畿为四方之枢,极访古之所必至,而方志俱无金石一门。” 叶剑英 《酒泉》诗:“风雪关山访古来,评泉品酒看光杯。” ——《漢語大詞典》
刜 fú《國語辭典》
刜 [ fú ]
动- 用刀砍击。《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苑子刜林雍,断其足,鑋而乘于他车以归。」唐·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伐恶木,刜奥草。」
蓬藋 péng dí
(1).蓬草和藋草。泛指草丛;草莽。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披东郊之寥廓,入蓬藋之荒茫。”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伊余採樵者,蓬藋方索寞。”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思欲逃蓬藋,栖彼林谷幽。”
(2).指代草舍,贫者所居。 宋 陆游 《老马》诗:“马固忘华厩,士亦安蓬藋。”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农者﹞饭麄糲,居蓬藋。”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我困蓬藋,党祸未了。” ——《漢語大詞典》
(2).指代草舍,贫者所居。 宋 陆游 《老马》诗:“马固忘华厩,士亦安蓬藋。”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农者﹞饭麄糲,居蓬藋。”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我困蓬藋,党祸未了。” ——《漢語大詞典》
怅然(悵然)chàng rán
失意不乐貌。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罔兮不乐,悵然失志。”《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无名氏《河东记·独孤遐叔》:“ 遐叔 悵然悲惋,谓其妻死矣。” 元 倪瓒 《人月圆》词:“悵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冰心 《寄小读者》八:“读此使我恍然如有所得,又怅然如有所失。” ——《漢語大詞典》
不识(不識)bù shí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漢語大詞典》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漢語大詞典》
亭台(亭台)
唐 高适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唐 王毂 红蔷薇歌 公子亭台香触人,百花懡㦬无精神。
唐 殷尧藩 喜雨 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
唐 皮日休 习池晨起 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唐 郑谷 游贵侯城南林墅 韦杜八九月,亭台高下风。
金 孟宗献 柳塘 摇摇风影漾寒塘,静里亭台日月长。 ——《骈字类编》
唐 王毂 红蔷薇歌 公子亭台香触人,百花懡㦬无精神。
唐 殷尧藩 喜雨 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
唐 皮日休 习池晨起 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唐 郑谷 游贵侯城南林墅 韦杜八九月,亭台高下风。
金 孟宗献 柳塘 摇摇风影漾寒塘,静里亭台日月长。 ——《骈字类编》
基 jī《國語辭典》
基 [ jī ]
名- 建筑物的底部。如:「墙基」、「地基」、「路基」。
- 事物的根本。如:「根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 化学上指化合物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原子。如:「羟基」、「氢基」。
- 根本的。如:「基数」、「基层」。《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正基兆而防未然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