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槁 gǎo《國語辭典》
槁 [ gǎo ]
形- 乾癟枯瘦的。如:「枯槁」、「槁木死灰」。《墨子·耕柱》:「舍今之人而譽先王,是譽槁骨也」。
- 枯木。《商君書·弱民》:「秦師至鄢郢,舉若振槁。」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丛蓍(叢蓍)cóng shī
丛生的蓍草。《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伏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虚宇辽旷,玩鱼鸟而拂丛蓍,爱静之心彰乎此矣。”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妍 yán《國語辭典》
妍 [ yán ]
形- 艳丽、美好。如:「不辨蚩妍」、「百花争妍」。《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文选·鲍照·芜城赋》:「才力雄富,士马精妍。」
一条(一條)yī tiáo
(1).谓相连相通。《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2).表数量。用于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自记》:“ 韩非 之书,一条无异,篇以十第,文以万数。” 唐 孟郊 《送李尊师玄》诗:“头冠两片月,肩披一条云。” 唐 李洞 《毙驴》诗:“三尺焦铜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朱子语类》卷四:“此一条论得甚分明。”
(3).犹一股。《宣和遗事》前集:“一条忿气,怒髮衝冠,将起一柄刀,把 阎婆惜 吴伟 两个杀了。” ——《漢語大詞典》
(2).表数量。用于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自记》:“ 韩非 之书,一条无异,篇以十第,文以万数。” 唐 孟郊 《送李尊师玄》诗:“头冠两片月,肩披一条云。” 唐 李洞 《毙驴》诗:“三尺焦铜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朱子语类》卷四:“此一条论得甚分明。”
(3).犹一股。《宣和遗事》前集:“一条忿气,怒髮衝冠,将起一柄刀,把 阎婆惜 吴伟 两个杀了。” ——《漢語大詞典》
条 ( 條 ) tiáo/tiāo
条 [ tiáo ]
-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
-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
-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
-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
- 量词。
- ◎ 挑取:“蚕月~叠”。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名-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 「雪白」的「雪」的又音。
半春
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诗见一半下半戴复古谢王使君送旅费诗如何残腊月已似 春天 ——《骈字类编》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