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远华风浃,同文译史传。

方回元代〕《孔府判野耘尝宦云南今以馀瘴多病意欲休官因读唐书南诏传为此二诗问其风俗

万里蚕丛国,西南出漏天。吐蕃唐徼接,越巂汉疆连。

参井星躔外,岷峨雪界边。䍧船元下粤,剑栈忽朝燕。

骠信狂图歇,苴咩险要镌。称元更号谓,督爽革官联。

慰谕开行府,咨诹肃使权。贝仍通一觅,土尚锡双田。

饰齿金兼漆,充衣卉与毡。瓜匏冬更实,桃杏腊尤妍。

混壹良堪喜,诛求或未悛。霜威才莅止,舆诵总驩然。

归橐无蛮货,征袍有瘴烟。□曾甘鞅掌,由此困沉绵。

柔远华风浃,同文译史传。愿闻谈土俗,王会纂周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柔远华风同文史传

柔远(柔遠)róu yuǎn
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书·舜典》:“柔远能邇。” 孔 传:“柔,安;邇,近……言当安远,乃能安近。”《汉书·段会宗传》:“足下以柔远之令德,復典都护之重职。” 颜师古 注:“柔远,言能安远人。” 唐 白居易 《新罗贺正使全良忠授官归国制》:“朕以文明御时,以仁信柔远。”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于卿篤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 清 李基和 《送隋羲文出塞》诗之二:“须知柔远意,率土尽王臣。”  ——《漢語大詞典》
华风(華風)huá fēng
(1).指 汉 族或中原的风俗。《宋书·鲁爽传》:“﹝ 鲁爽 ﹞幼染殊俗,无復华风。” 宋 苏辙 《移岳州谢状》:“臣见具舟前往,自尔稍近华风,遂脱瘴死。” 清 赵翼 《经临途次杂纪以诗》之三:“华风濡染变狉獉,光气将开色色新。”
(2).浮华的文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寻 宇文 初习华风,事由 苏绰 。至於军国词令,皆準《尚书》。”
(3).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唐 李贺 《高轩过》诗:“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漢語大詞典》
浃 ( 浹 ) jiā
浃 [ jiā ]
  1. 湿透:汗流~背。
  2. 周匝:~日(古代以干支为“浃日”)。~辰(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
  3. 深入,融洽:~洽。
同文 tóng wén
(1).同用一种文字。《礼记·中庸》:“书同文。”《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异色。”
(2).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陈书·吴明彻传》:“风威慴於异俗,功效著於同文。” 夏衍 《乐水》:“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变成了只供‘同文’欣赏的‘技艺’,而失却了领导民众精神生活的作用。”
(3).通译文字。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参见“ 同文馆 ”。  ——《漢語大詞典》
译 ( 譯 ) yì
译 [ yì ]
  1. 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本。~文。~注。~著。~制。~音。口~。笔~。意~。直~。翻~。
  2. 解释;阐述。
史传(史傳)shǐ chuán
史册;历史。《晋书·郑方传》:“博涉史传。”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歷代史传,无不贯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关帝 祠中,皆塑 周将军 ,其名则不见於史传。” 阿英 《方志敏同志早年写的小说》:“研究他的史传和文学生活,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