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

方回元代〕《感事

直道难容世,深言易绝交。
但称司马好,勿解子云嘲。
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
一竿至清水,归去老江郊。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棘白茅

彼 bǐ《國語辭典》

彼 [ bǐ ]

  1. 那、那个、那里。与「此」相对。如:「彼时」、「彼处」、「厚此薄彼」。《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2. 他。如:「彼等」、「彼辈」、「知己知彼」。《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盟 méng《國語辭典》

盟 [ méng ]

  1. 立约起誓。《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将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请君无勤。」《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1. 誓约。如:「海誓山盟」。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 文体名。古代的约誓之词。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盟〉:「按《礼记》:『莅物曰 盟。』刘勰云:『盟者,明也,祝告于神明者也。』亦称曰誓,谓约信之词也。」
  3. 蒙古、青海等地合数个部落或旗而成的行政区域。如:「昭乌达盟」。
  1. 有信约关系的。如:「同盟国」、「盟军」。

盟 [ mèng ]

  1. 参见「盟津 」条。
黄棘 huáng jí
(1).树木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十里,曰 苦山 ……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服之不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中山经·山膏黄棘》:“黄棘是食,匪子匪化,虽无贞操,理同不嫁。”
(2).古地名。 周 谢国 地, 战国 属 楚 。在今 河南 新野 东北。公元前304年 楚怀王 与 秦昭襄王 盟于此。 汉 初置 棘阳县 。《楚辞·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 黄棘 之枉策。” 洪兴祖 补注:“言己所以假延日月,往来天地之閒,无以自处者,以其君施 黄棘 之枉策故也。初, 怀王 二十五年,入与 秦昭王 盟约於 黄棘 ,其后为 秦 所欺,卒客死於 秦 。今 顷襄 信任姦回,将至亡国,是復施行 黄棘 之枉策也。 黄棘 ,地名。”  ——《漢語大詞典》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1.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1. 參見「吾吾 」條。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藉 jiè/jí《國語辭典》

藉 [ jiè ]

  1. 鋪墊物。《說文解字·艸部》:「藉,祭藉也。」《易經·大過卦·初六》:「藉用白茅。」《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1. 鋪墊。宋·蘇軾〈卜算子·蜀客到江南〉詞:「還與去年人,共籍西湖草。」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攜中及妹,儽然丐於親故,率日不得一食,歸則藉稿於地。」
  2. 依賴。如:「憑藉」、「依藉」、「慰藉」。《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3. 假借。如:「藉口」、「藉故」。《商君書·開塞》:「藉刑以除刑。」

藉 [ jí ]

  1. 參見「藉藉」、「狼藉」等條。
白茅 bái máo
(1).亦作“ 白茆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 疏:“洁白之茅。”《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注:“白茅,一种草,洁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类。”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锡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长风吹白茆,野火烧枯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2).茶名。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北苑 曰叶布絶品,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