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毒亡身耳,何至身亡族亦亡。

方回元代〕《漫兴九首

饿信黥英遇汉皇,攀龙附凤化侯王。
河豚鱼毒亡身耳,何至身亡族亦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河豚鱼毒亡身何至身亡

河豚 hé tún
亦作“ 河魨 ”。 鱼名。体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鳍紫红色。肉味鲜美,肝脏、生殖腺及血液有剧毒,经处理后可食用。我国沿海和某些内河有出产。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蔞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 王逢 《江边竹枝词》:“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独河魨天下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河豚,鱼类也,无鳞颊,常怒气满腹,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一》:“岁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漢語大詞典》
鱼毒(魚毒)yú dú
芫花的别名。《说文·艸部》:“芫,鱼毒也。” 段玉裁 注:“芫草,一名鱼毒,煑之以投水中,鱼则死而浮出,故以为名。”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芫》:“芫为落叶灌木,通称芫花,茎高三四尺,春月先开管状小紫花,节节密生,后乃发叶。性有毒,渔者煮之以投水中,鱼死而浮出,故又名鱼毒。”  ——《漢語大詞典》
亡身 wáng shēn
杀身;丧身。《楚辞·离骚》:“ 鮌 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 羽 之野。” 洪兴祖 补注:“ 鮌 婞直以亡身,则 鮌 盖刚而犯上者耳。”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杜门絶迹,不面伪庭,进免 龚胜 亡身之祸,退无 薛方 诡对之讥。”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一:“噩耗警传频,愴然欲丧神,音容犹在目,恶疾竟亡身。”  ——《漢語大詞典》
耳 ěr《國語辭典》

耳 [ ěr ]

  1. 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与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 凡器物两旁附有以便于提携的把手均称为「耳」。《易经·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
  3. 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4.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闻、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1. 位于句末,表决定的意思。相当于「矣」、「了」。《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2. 位于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当于「而已」、「罢了」。《论语·阳货》:「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何至 hé zhì
何至于;岂有。《史记·汲郑列传》:“且 匈奴 畔其主而降 汉 , 汉 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獘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宋书·江夏王义恭传》:“性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在,从物回改,此最弊事。宜应慨然立志,念自裁抑。何至丈夫方欲赞世成名而无断者哉!”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 子贡 虽恶称人之恶者,亦何至湔洗 桀 紂 以为忠厚哉?”  ——《漢語大詞典》
身亡 shēn wáng
丧失生命。例如:他自杀身亡。  ——《漢語大詞典》
族 zú《國語辭典》

族 [ zú ]

  1. 亲属。如:「家族」、「九族」。《晋书·卷一○○·孙恩传》:「孙恩字灵秀,瑯邪人,孙秀之族也。」
  2. 泛指同姓的人。如:「同族」、「宗族」。
  3. 人种的类别。如:「汉族」、「苗族」。
  4. 有共同属性的群类。如:「水族」、「甲族」、「贵族」、「火腿族」。《淮南子·俶真》:「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唐·韩愈〈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 古时刑罚连及罪人的家属亲人。《书经·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汉·孔安国·传:「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2. 灭。唐·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 丛聚、群集。如:「族居」。《尔雅·释木》:「木族生为灌。」晋·郭璞·注:「族,丛。」《庄子·在宥》:「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亡 wáng/wú《國語辭典》

亡 [ wáng ]

  1. 逃跑。如:「流亡」、「逃亡」。《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2. 失去。如:「亡羊补牢」。《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3. 死去。如:「死亡」、「伤亡」。
  4. 消灭。如:「灭亡」、「败亡」。《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5. 外出不在。《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聊斋志异·卷一○·真生》:「明日,往投刺,适值其亡,凡三谒,皆不遇。」
  6. 忘记。汉·王充《论衡·语增》:「为长夜之饮,亡其甲子。」唐·戴叔伦〈南野〉诗:「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通「忘」。
  1.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末所愤愤者,亡亲坟垄未成。」

亡 [ wú ]

  1. 没有。《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唐·韩愈〈进学解〉:「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同「无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