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契忠恕,恭安想天申。

方逢辰宋代〕《和佥事夹谷之寄韵

夫子说周易,肇开太极分。
及乎作春秋,下逮西狩麟。
混辟至决裂,坚冰致习驯。
三皇何皞皞,五帝何纷纷。
卓哉洙泗翁,道大孤无邻。
于是作六经,以救万世人。
孟氏辨义利,战国骇所闻。
不肯为老聃,和光同其尘。
人不识四端,岂知有君亲。
孔孟作日月,然后夜向晨。
天高与地下,中立师与君。
师以扶网常,君以治广轮。
廉耻甚鈇钺,礼教威斧斤。
自古立宇宙,以道为精神。
清溪斗大邑,土瘠民甚贫。
虎豺方恣睢,骃骐忽诹询。
痛民若赤子,礼士如上宾。
簟瓢在陋巷,穷则独善身。
家有读书屋,乃为劫火焚。
仁人忽行恻,仲氏敢具陈。
公肯挈坠道,天未亡斯文。
移檄作主宰,歌诗示恩勤。
弦歌已久废,简陋尚可因。
祠堂俨遗像,生徒招惊麕。
户内有洙泗,山中见华勋。
光霁挹茂叔,粹盎师伯淳。
体用契忠恕,恭安想天申。
仰师千载上,兴起三代民。
剥穷果不食,贞下元又春。
太极在何处,青归烧痕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体用忠恕天申

体用(體用)tǐ yòng
(1).本体和作用。语本《参同契》卷下:“春夏据内体……秋冬当外用。”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是用发恳惻之诚,咨体用之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告词用上语》:“制云: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宜时懿戚,同此体用。” 严复 《原强》:“且一羣一国之成之立,其间体用功能,实无异于生物之一体,大小虽殊,而官治相准。”
(2). 中国 古代哲学亦以“体用”指事物的本体、本质和现象。  ——《漢語大詞典》
契 qì/qiè/xiè《國語辭典》

契 [ qì ]

  1. 刻。如:「契刻」、「契舟求剑」。《诗经·大雅·绵》:「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
  2. 投合、切合。如:「相契」、「契合」。《新唐书·卷九三·李𪟝传》:「其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
  1. 刻出来的文字。如:「契文」、「殷契」。
  2. 合同、合约。如:「地契」、「房契」。《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3. 志趣相投的朋友。晋·陶渊明〈桃花源诗〉:「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唐·武元衡〈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诗:「松筠自古多年契,风月怀贤此夜心。」

契 [ xiè ]

  1. 人名。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儿子,尧时为司徒,封于商。也作「偰」。

契 [ qiè ]

  1. (一)​2.之又音。
  1. 畏怯。通「怯」。参见「契需 」条。
忠恕 zhōng shù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后汉书·章帝纪》:“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姦,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镜花缘》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説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  ——《漢語大詞典》
恭 gōng《國語辭典》

恭 [ gōng ]

  1. 尊敬。《說文解字·心部》:「恭,肅也。」《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恭老卹幼,不忘賓旅。」
  2. 遵行、奉行。《三國志·卷五五·吳書·黃蓋傳》:「初皆怖威,夙夜恭職。」
  3. 稱讚。如:「恭維」。
  1. 一種拱手致意的禮節。如:「打恭作揖」。《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
  2. 姓。如晉代有恭播。
  1. 謙和。如:「恭敬」、「謙恭有禮」。
  1. 敬肅。如:「恭送」、「洗耳恭聽」、「恭候大駕」。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1.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2.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3.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4.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5.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6.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1.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天申
诗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县明一统志天申宫在常州府宜兴 张公洞前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