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大有年,大书不一书。

杜范宋代〕《己卯夏忧雨偶作

昨者忧不足,今者厌有余。
垂垂匝晓夕,滟滟平浍渠。
苗事方用壮,过潦非所虞。
但虑盈与亏,理或相乘除。
它日傥望霓,神贶俱堕虚。
造物原有终,屯膏时其输。
自此大有年,大书不一书。
饱饭乐田社,一官徒区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大有年大书不一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大有年 dà yǒu nián
大丰年。《春秋·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穀梁传》:“五穀大熟,为大有年。”《宋书·文帝纪》:“是岁,大有年。”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三朝遗老九门前,又见承平大有年。”  ——《漢語大詞典》
大书(大書)dà shū
(1).谓写大字。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 徐 乃画地曰:‘某口虽不言,昔年曾学大书也,乞试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米元章遭遇》:“﹝上﹞遽召 芾 至,出乌丝栏一轴,宣语曰:‘知卿能大书,为朕竟此轴。’”
(2).郑重记载。 梁启超 《纪年公理》:“ 南海先生 倡强学会,即用 史公 之例,大书 孔子 卒后二千四百七十三年,会中一二俗士闻之,则舌撟汗下色变,惧祸将及己。”
(3).指曲艺说唱的长篇书目。过去江南一带指评话,只说不唱。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大书,一人独説,不用傢伙,惟有醒目(木)一块,纸扇一把。”  ——《漢語大詞典》
不一 bù yī
(1).不相同;不一样。《管子·禁藏》:“赦罪而不一,德虽厚,不誉者多。” 晋 陆机 《豪士赋》:“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剳,曰奏状,曰奏议。”
(2).不统一;不专一。 晋 郭璞 《省刑疏》:“夫法令不一,则人情惑;职次数改,则覬覦生。” 宋 苏轼 《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至 庆历 二年,知州 郭志高 为诸处差来兵马,头项不一,军政不备。” 明 何景明 《何子·严治》:“夫民心不一则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读书五失》:“夫为学之道,用志不能不一,用力不能不专。”
(3).同“ 不一一 ”。 明 归有光 《与宣仲济书》:“人去草草,明当奉晤,不一。”
(4).犹不只。 清 戴名世 《芥舟翁寿序》:“至於吾家之得寿者,项背相望,自邑志所载,及余所见,不一其人也。”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