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未传行在所,黄龙虚兆改元年。

吴国伦明代〕《碙洲吊古二首 其一

一旅南巡瘴海边,孤洲丛樾系楼船。从容卷土天难定,急难防胡地屡迁。

丹凤未传行在所,黄龙虚兆改元年。当时血战潮痕在,常使英雄涕泫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丹凤行在所黄龙改元

丹凤(丹鳳)dān fèng
(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禽经》“鸞” 晋 张华 注:“首翼赤曰丹凤。” 唐 元稹 《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俄见朝阳丹凤,啣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
(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南朝 梁简文帝 《汉高庙赛神》诗:“白云 苍梧 去,丹凤 咸阳 来。” 唐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诗:“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重,紫泥封已传丹凤。”
(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明 陈玉阳 《昭君出塞》:“謫青鸞,寃生画郎;今日呵,辞丹凤,愁生故乡。”
(4).喻杰出者。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四折:“俺哥哥丹凤之具。”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行在所 xíng zài suǒ
(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将军 苏建 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 建 诣行在所。”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自谓所居曰‘行在所’,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汉书·武帝纪》:“諭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 颜师古 注:“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不得亦谓京师为行在也。”
(2).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晋书·忠义传·嵇绍》:“ 绍 以天子蒙尘,承詔驰诣行在所。” 宋 李纲 《编类建炎制诏奏议表札集叙》:“某 建炎 初,自领 开封府 事,蒙恩除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以六月一日至南京行在所供职。”《明史·徐达传》:“捷闻, 太祖 幸 汴梁 ,召 达 诣行在所,置酒劳之。”  ——《漢語大詞典》
黄龙(黄龍)huáng lóng
(1).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吕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济乎 江 ,黄龙负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赤雀翻然至,黄龙岂假媒。” 仇兆鳌 注:“《尚书中候》:‘ 舜 沉璧於河,荣光休至,黄龙负卷舒图,出入坛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吕岩 《参黄龙机悟后呈偈》诗:“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3).黄铜铸成的龙,以为盟约的信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秦昭襄王 时有一白虎,常从羣虎数游 秦 、 蜀 、 巴 、 汉 之境,伤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鎰。时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输黄龙一双; 夷 犯 秦 ,输清酒一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设黄龙之诅。”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於是广布朝恩,恭宣帝泽,申之以安抚,晓之以存亡。信重蛮陬,无负黄龙之约。”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南州旧俗,滛其白兽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黄龙之约。”
(4).星座名。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谭莹 《重有感》诗之五:“青雀黄龙賸劫灰,拖罾应募却环来。”
(6).舰船名。《隋书·杨素传》:“ 素 居 永安 ,造大舰,名曰五牙……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长枪。 明 沈采 《千金记·游说》:“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龙城 。 唐 沈佺期 《杂诗》之三:“闻道 黄龙 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 汉 家营。” 明 谢榛 《中秋宴集》诗:“ 黄龙 塞上征夫泪, 丹凤 城中少妇愁。”
(9).府名。 契丹 天显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农安县 。 保宁 七年(公元975年)废, 开泰 九年(公元1020年)复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为 济州 。《宋史·岳飞传》:“ 飞 大喜,语其下曰:‘直抵 黄龙府 ,与诸君痛饮尔!’” 明 无名氏《精忠记·伏阙》:“约诸军痛饮在 黄龙 ,鑾舆指日当迎奉。”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生平誓踏 贺兰山 ,未饮 黄龙 一杯酒。”后借指敌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请进取疏》:“始矜壮志於上马,谓 黄龙 之直抵有期;终耗雄心於跨驴,谓 西湖 之行乐可老。”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十一:“会饮 黄龙 去,驮经白马来。”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知君无限恨,未得饮 黄龙 。”
(10). 端溪 砚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石之病者……曰黄龙,灰黄色,如龙蛇横斜布石上。”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东洞西侧深处曰 飞鼠巖 ,其石有纹曰黄龙,斜亘石面,工指为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汉 军 董元镜 在京师市上买端砚,中有黄气一缕,即《砚谱》中所谓‘黄龙’也。”
(11).借指 黄河 。 郭沫若 《豫秦晋纪游·访花园口》诗:“ 东风渠 上舒长望,已伏黄龙护我华。”《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惊看倒转乾坤手,腰斩黄龙利万年。”
(12).比喻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或沙漠。《文汇报》1982.6.23:“从此, 吴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条黄龙被真正制服了。”《文汇报》1983.12.6:“ 辽宁省 西北部, 科尔沁 沙地东南端,有一个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黄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辽西 内陆的黄龙之首。”  ——《漢語大詞典》
虚 ( 虛 ) xū
虚 [ xū ]
  1.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
  2.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
  3. 内心怯懦:做贼心~。
  4.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5. 抽象的:~词。
  6.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
  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8. 同“墟”,大丘。
  9. 同“圩”,集市。
兆 zhào《國語辭典》

兆 [ zhào ]

  1. 龜甲、獸骨等燒灼後所出現的裂紋,古人藉以占卜吉凶。《禮記·月令》:「命大史釁龜筴,占兆審卦吉凶。」漢·鄭玄·注:「占兆,龜之繇文也。」唐·韓愈〈復志賦〉:「假大龜以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
  2. 事情發生前所顯露的徵候、跡象。如:「預兆」、「吉兆」、「不祥之兆」。
  3. 數目字。億的萬倍。如:「一兆」、「十兆」。
  4. 墳地、墓地。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
  5. 姓。如明代有兆元享。
  1. 預先顯示。如:「瑞雪兆豐年」。
  1. 眾多的。《書經·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改元 gǎi yuán
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改元之制始于 战国 秦惠王 ,历代相承,体制各异:有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如 汉武帝 于即位次年改元 建元 ;有一帝在位屡次更换年号,如 汉宣帝 曾改元 本始 、 地节 、 元康 、 神爵 、 五凤 、 甘露 、 黄龙 诸名;有一年之中改元多次,如 汉 中平 六年 献帝 即位改元 光熹 , 张让 段珪 诛后改元 昭宁 , 董卓 又改元 永汉 ;有新君即位后立即改元,如 三国 蜀 后主 继位未逾月即改元 建兴 ,有新君即位后多年才改元;如 五代 后梁 末帝 公元九一三年即位,至九一五年始改元;有实行一帝一元制,中途皆不改元,如 明 清 两代。参阅 汉 班固 《白虎通·爵》、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朝廷注措·改元》、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改元》。  ——《漢語大詞典》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