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地方儗步,通问必附耳。
黄氏十九时,归周文璧氏。二年文璧丧,弱惟一女恃。
有姑患痿痹,其状莫比儗。有肢如无筋,有骨如无髓。
在床如空中,有身如蜕委。日夜但冥冥,仅有息存尔。
闻听与触动,稍及即厥死。荐地方儗步,通问必附耳。
艰难食溲次,不敢托诸婢。百药无一效,百累丛一已。
黄氏心烦恼,惛惛不知处。东家优婆夷,怜悯为黄语。
"汝姑溺苦海,汝知故何以。愆业如丘山,宿世所积累。
须皈大势力,南海有大士。解难说真言,功德莫思议。
但要深心持,日日要如是。一言一拜叩,亿又八千数。
在佛虽有程,敬爱无庸纪。功深果报近,何患患不起。
"黄氏闻是言,烦恼生欢喜。归室便置像,恭敬为作礼。
沐浴体投地,心观口娓娓。亦不知其终,亦不知其始。
亦不知其寒,亦不知其暑。阅日千八百,历年数得五。
俄梦见一姥,前黄行迤逦。心谓是现化,称名略不顾。
极力欲追即,步步悬尺只。径入一区庐,阖户若相拒。
款叩发号泣,其户豁然启。菩萨示妙相,金光烁瞻睹。
头上珠璎珞,晃晃复蕊蕊。莲目垂慈光,宣言启玉齿。
黄氏前谛听,合掌作长跪。云汝依吾道,悉知悉见已。
慈悲为我愿,岂无嘱付汝。循功加精进,九日一扶倚。
七九扶以行,前及我处所。觉来汗淋淋,其言尚在耳。
悟佛为众生,方便指门户。信心愈坚牢,额破吻俱腐。
临日试小掖,筋骨觉可举。屡试屡无难,还能步移跬。
彳亍诣像前,奠香致情旨。其炷从空跃,踰梁而直下。
乃著于本人,正中顶𩕄里。其声若惊霆,其势若击杵。
身心发震竦,百苦悉皆去。如风捲天云,不复剩渣滓。
如春活枯草,如冰化为水。亲党尽来观,赞叹世无此。
姑谢新妇力,脱我出死簿。新妇答何功,菩萨威力故。
此事闻其甥,王纶能覼缕。韦虚气治痿,若或有仙技。
黄氏孝治痿,专以诚为主。格物与布气,非诚莫相与。
孝有致久旱,孝有致冰鲤。事本出非常,未可论常理。
我特书其孝,勃蹊用为砥。至今昆山人,大书播邑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儗 [ nǐ ]
动- 僭越、超过。如:「僭儗」。《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出称警,入言跸,儗于天子。」《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武德四年,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儗上。」
- 比拟。《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儗于巴蜀。」通「拟」。
- 摹仿、仿照。《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传下·高骈传》:「新声度曲,以儗钧天。」宋·陆游〈秋晚岁登戏作〉诗:「菊花香满把,聊得儗陶潜。」
步 [ bù ]
動- 行、走,用腳走路。如:「散步」、「平步青雲」、「安步當車」。《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 追隨、跟從、仿效。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 推算。《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四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
- 腳步,走路時兩腳前後的距離。如:「小碎步」、「輕移蓮步」、「寸步不離」。《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 量詞:➊ 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➋ 計算邁步次數的單位。如:「向前走五步。」➌ 計算事情步驟的單位。如:「做任何事第一步是要先打好基礎。」
-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紅樓夢·第六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 所處的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
-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 碼頭,水邊泊船的地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埠」。
-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2).互通音讯。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诗之二:“闻道 秦 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元 杨维桢 《红酒歌》:“别来南北不通问,夜梦玉树春风前。”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朝鲜讲求武备疏》:“从前 李裕元 以该国边事,与臣通问,每附土仪数种。” ——《漢語大詞典》
必 [ bì ]
副-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2).将耳朵贴近物体(细听;窃听)。 前蜀 朱希济 《妖妄传·素娥》:“忽於堂奥隙中,闻兰麝芬馥,乃附耳而听,即 素娥 语音也。”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自起,附耳听之,果闻滴沥声。”
(3).星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