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草书争媚妩,韩湘奇术斗逡巡。

艾性夫元代〕《谢了心聪上人以恶诗入逡巡碑

茧纸铅华字字新,不须刀笔勒坚珉。
分明能守玄中白,仿佛难知赝与真。
怀素草书争媚妩,韩湘奇术斗逡巡。
正惭野语多流落,幻作横碑更累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怀素草书媚妩韩湘逡巡

怀素
公元737—799,唐名僧。长沙钱氏,字藏真。善草书,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狂素  ——《整理自网络》
草书(草書)cǎo shū
汉字字体名。草书之称,为隶书通行后的草写体,取其书写便捷,故又名草隶。 汉章帝 好之, 汉 魏 间的章草,殆由此得名。后渐脱隶书笔意,用笔日趋圆转,笔划连属,并多省简,遂成今草。 晋 王羲之 、 献之 父子又创诸字上下相连的草体,至 唐 张旭 、 怀素 , 宋 米芾 等又发展为笔势恣纵、字字牵连、笔笔相通的狂草。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1. 「争 」的异体字。
媚妩(媚嫵)mèi wǔ
(1).抚爱;取悦。 宋 苏轼 《於潜女》诗:“逢郎樵归相媚嫵,不信 姬 姜 有 齐 鲁 。” 郭沫若 《芍药及其它·银杏》:“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
(2).美好可爱。 宋 陆游 《携瘿樽醉梅花下》诗:“楠癭作樽容斗许,臃肿轮囷元媚嫵。” 清 赵细琼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木兰花慢》:“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郭沫若 《海涛集·涂家埠》:“太阳照得特别的光明,南风吹得特别的馥郁,田园青翠得特别媚妩。”  ——《漢語大詞典》
韩湘(韓湘)hán xiāng
见“ 韩湘子 ”。  ——《漢語大詞典》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1.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2.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3.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1.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1.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1.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2.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1.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术 ( 術 ) shù/shú/zhú
术 [ shù ]
  1. 技艺:技~。艺~。武~。学~。不学无~。
  2. 方法:战~。权~。心~。
  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术 [ shú ]
  1. 同“秫”。黏谷子。《説文•禾部》:“秫,稷之黏者。或省禾。”
  2. 姓。《章丘志》:“(章丘)縣有术姓,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後。”
术 [ zhú ]
  1. 草名。菊科术属植物的泛称。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也作“𦬸”。《爾雅•釋草》:“𦬸,山薊,楊枹薊。”《集韻•術韻》:“𦬸,草名。《説文》:‘山薊也。’或作术。”
斗 ( 鬥 ) dǒu/dòu《國語辭典》

斗 [ dǒu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如今這一個裡頭裝 了兩斗御田粳米。」
  2. 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3. 形狀像斗的器具。如:「漏斗」、「熨斗」、「米斗」、「菸斗」。
  4. 星座名:➊ ​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六顆星,通稱為「南斗」。➋ ​ 北斗七星。
  5. 圓形的指紋。參見「斗箕」、「斗紋」等條。
  6. 姓。如宋代有斗蓋。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2. 比喻大。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牽鉤壯氣,斗膽豪心。」
  3. 險峻、陡峭。《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通「陡」。
  1. 驟然、突然。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逡巡 qūn xún
亦作“ 逡廵 ”。
(1).却行,恭顺貌。《公羊传·宣公六年》:“ 赵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汉 班固 《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逡廵欲语恐畏嗔。”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清 方文 《齐介人书至云宋玉叔客吴门念予甚切感而有作》诗:“曾游 江 南访诸彦, 江 南诸彦皆逡巡。”
(2).退避;退让。《梁书·王筠传》:“ 王氏 过 江 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前日着 春英 去通情,要他相会,争奈书生胆怯,逡巡畏缩,不敢进来。”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3).从容;不慌忙。《庄子·秋水》:“ 东海 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却。” 成玄英 疏:“逡巡,从容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年可二八,冠碧云凤翼冠,衣紫云霞日月衣,精光射入,逡巡就坐。”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臣逡巡以安富贵。” 明 文徵明 《题虢国夫人夜游图》诗:“中间一骑来逡巡,秀眉玉颊真天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上峻阪,走独木危桥,舆在肩侧,其足逡巡,二分在外,舆平如衡,无少欹仄。”
(4).小心谨慎。《后汉书·锺皓传》:“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诗:“人才方杂沓,公仕益逡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演舞》:“乍进殷勤,欲退逡巡。”
(5).徘徊不进;滞留。 汉 王逸 《九思·悯上》:“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后汉书·隗嚣传》:“ 舅犯 谢罪 文公 ,亦逡巡於 河 上。” 李贤 注:“逡巡,不进也。”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我巴不得两三朝飞到 泉州郡 ,可甚的沿路只逡巡。” 清 孙枝蔚 《富安场》诗:“海风吹日夜,作客竟逡巡。”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驱车悵徘徊,临发復逡巡。”
(6).拖延,迁延。《晋书·刘颂传》:“昔 魏武帝 分离天下,使人役居户,各在一方;既事势所须,且意有曲为,权假一时,以赴所务,非正典也。然逡巡至今,积年未改。” 唐 白居易 《重赋》诗:“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既劳撮合,毋得逡巡。”
(7).迟疑;犹豫。《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帝復録在京文武议意以答 神武 ,使舍人 温子昇 草勑, 子昇 逡巡未敢作。” 唐 独孤及 《直谏表》:“陛下岂迟疑於改作,逡巡於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茅盾 《有志者》六:“笔尖儿再逡巡落到纸面的时候,燉着的咖啡放出丝丝的细声音。”
(8).顷刻;极短时间。 唐 张祜 《偶作》诗:“徧识青霄路上人,相逢祗是语逡巡。”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正是春天,又临夏暑,顷刻秋霜,逡巡冬雪。”《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
(9).月晕。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吴泉》:“月晕,谓之逡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