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君变格睨逸少,秋霁凭高森晚照。

陈起宋代〕《楷书歌赠人

大哉易画包牺生,鸟迹科斗相继永。
六体中间亦湮昧,次仲楷到钟王精。
献捷之表最近古,庄正如持干戚舞。
黄庭字字能通神,强弓千挽筋力均。
宝书遥遥名不朽,正法欧虞远能守。
后生不作诸老亡,睹君笔法得仙手。
况君变格睨逸少,秋霁凭高森晚照。
须知伯英到极工,中存楷则方入妙。
我初不识君,见君石上文。
从今便着青眼视,王谢庭前佳子弟。
才能素所喜,喜极为君歌。
君今弱冠不可那,更后十年当君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变格逸少秋霁凭高晚照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变格(變格)biàn gé
(1).改变通常的样式或常规。 宋 欧阳修 《试笔·苏氏父子》:“近时文章变体如 苏 氏父子,以四六述叙委曲,精尽不减古人,自学者变格为文迨今三十年始得斯人。”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这虽然是一种变格的教法,但于我们,特别是我自己,却有很大的影响。”
(2).与通常不同的样式、规定。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王香雪 《天仙子·晓发尚湖》﹞全首写景,亦是词中变格,后人不必效顰。”  ——《漢語大詞典》
睨 nì《國語辭典》

睨 [ nì ]

  1. 斜著眼睛看。如:「睥睨」、「睨视」。《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宋·文天祥〈酹江月·水天空阔〉词:「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逸少 yì shǎo
美少年。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览当今之逸少,想后来之英童。”  ——《漢語大詞典》
秋霁(秋霽)qiū jì
秋日雨后天晴。 唐 储光羲 《新丰作贻殷四校书》诗:“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霽空。” 唐 陆龟蒙 《华阳巾》诗:“须是古坛秋霽后,静焚香炷礼寒星。”  ——《漢語大詞典》
凭高(憑高)píng gāo
登临高处。 唐 李白 《天台晓望》诗:“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 渤 。” 前蜀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凭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远。”
亦作“ 凭高 ”。 凭借高处。 清 黄鷟来 《回澜阁》诗:“河流此日望迴澜,杰阁凭高纵大观。” 清 黄鷟来 《文选楼怀古》诗:“不用凴高叹陈迹,江山文藻自长存。”  ——《漢語大詞典》
森 sēn《國語辭典》

森 [ sēn ]

  1. 樹木濃密的樣子。《說文解字·木部》:「森,木多貌。」《文選·左思·蜀都賦》:「皛貙氓於葽草,彈言鳥於森木。」
  2. 灰暗陰冷的樣子。如:「陰森」。唐·顧況〈遊子吟〉:「泬寥群動異,眇默諸境森。」
  3. 整肅、不可侵犯的。如:「法度森嚴」。唐·李白〈出自薊北門行〉:「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1. 眾多的。如:「森列」、「森羅萬象」。《文選·潘岳·藉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晚照 wǎn zhào
(1).夕阳的余晖;夕阳。 南朝 宋武帝 《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五代 李珣 《南乡子》词:“游女滞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
(2).指月亮。 宋 苏辙 《和韩宗弼暴雨》:“晚照上东轩,清风袭虚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