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隐阨塞,松明通晓更。

刘黻宋代〕《避寇

戊午九月十,汹汹群寇生。
疋枹与赤水,参会童石氓。
烹牛饫凶竖,剚人谄妖灵。
长驱无龃龉,四境腾沸羹。
野庐竞趋察,廛市争奔城。
啼号震暮夜,阴气昏冥冥。
携持半箱筥,扛舁及翁罂。
鸡豕头骈阗,肋息惊吞声。
宇内同一胞,何事起搀枪。
据险恶氛聚,血牙余种狞。
原岭迤巢穴,习头号惟轻生。
掷首视为戏,揭竿谁敢撄。
父老谓曩日,草窃恣横行。
郡将出奇计,一勦诸峒平。
老熊痛已定,悍虎谋方兴。
若非急讨捕,终难保桑耕。
官兵驻大曷,警报驰飞星。
探旗逼军旅,登城罗义丁。
菱角隐阨塞,松明通晓更。
山前号令肃,铃阁筹算精。
疋马熟往来,老穉倚以宁。
溪潜鳞且遁,林散翼亦惊。
顾予久放逐,逢此增令俜。
夜寝不忍睫,朝餐何所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菱角隐阨松明通晓

菱角 líng jiǎo
菱的果实。亦指菱。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九四:“宫殿寂寞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 宋 王安石 《斜径》诗:“草头蛺蝶黄花晚,菱角蜻蜓翠蔓深。” 柯岩 《追赶太阳的人》四:“水坑多,可以种植菱角,藕、苇子呀。”  ——《漢語大詞典》
隐阨(隱阨)yǐn è
谓身处困境。 汉 王充 《论衡·祸虚》:“ 太公 穷贱,遭 周文 而得封; 宁戚 隐阨,逢 齐桓 而见官。”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盖遗文坠简,零落无数。士之隐阨於其时者,可胜言哉!”  ——《漢語大詞典》
塞 sāi/sài/sè《國語辭典》

塞 [ sè ]

  1. 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闭塞」。《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充满。如:「充塞」。《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3. 推托、应付。如:「搪塞」、「塞责」。
  4. 补救。《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塞 [ sài ]

  1. 险要的地方。如:「要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汉·高诱·注:「险阻曰塞。」
  2. 边境。如:「边塞」、「关塞」。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 酬报神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通「赛」。

塞 [ ​sēi ]

  1. (一)​之又音。

塞 [ sāi ]

  1. 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如:「瓶塞」、「活塞」、「软木塞」。也称为「塞子」。
  1. 填满空隙。如:「嘴里塞满了糖果。」
  2. 受阻不畅。如:「塞车」、「这条路每到下班时间就交通堵塞。」
松明 sōng míng
山松多油脂,劈成细条,燃以照明,叫“松明”。 宋 梅尧臣 《宣城杂诗》之十八:“野粮收橡子,山屋点松明。” 明 陆深 《燕闲录》:“深山老松,心有油者如蜡, 山西 人多以代烛,谓之松明,颇不畏风。”《人民日报》1974.9.26:“燃起篝火,松明,照样开隧道。”  ——《漢語大詞典》
通晓(通曉)tōng xiǎo
(1).整夜;通宵。《三国志·吴志·滕胤传》:“ 胤 白日接宾客,夜省文书,或通晓不寐。”
(2).透彻地了解。《北史·邢邵传》:“ 邵 率情简素……博览坟籍,无不通晓。” 唐 韩愈 《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 马南村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够通晓各种知识呢?”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