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能方郑子居,应接不暇山阴目。
寻声共觅登山路,断续横斜途错互。荒蹊翠葛拂罗衣,曲磴苍苔印芒履。
两道灵源山中溢,瀑布喷从石窍出。美味沁脾酌醁醽,清音漱石鸣琴瑟。
彻底照人清且鲜,千枝万派落畬田。有人搆屋临幽澳,镇日高眠无剥啄。
泉流绕砌茗堪烹,松影当窗书可读。隐逸能方郑子居,应接不暇山阴目。
雨过月朗空山静,榻上焦桐慰幽独。我思就隐水云乡,结契烟霞意味长。
祗因未了显扬愿,尚有黄粱梦一场。一场尘梦浑如寄,岂甘久作风尘吏。
他年琴鹤谷中来,耕读为家初心遂。男婚女嫁向平年,桐帽棕鞋任游戏。
日暮高歌乘兴还,者番淤乐信难攀。路人问我何乐此,我笑未答意自閒。
君不见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隐逸(隱逸)yǐn yì
(1).犹隐居;隐遁。《汉书·何武传》:“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嘉遁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不能像过去的一些隐逸之士能逃掉一切。”
(2).指隐居之士。《后汉书·岑熙传》:“迁 魏郡 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诗:“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漢語大詞典》
(2).指隐居之士。《后汉书·岑熙传》:“迁 魏郡 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诗:“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漢語大詞典》
能方
列子天地之道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员能方 ——《韵府拾遗 阳韵》
郑 ( 鄭 ) zhèng
郑 [ zhèng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 姓。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动-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助-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应接不暇(應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
(1).谓美景众多,来不及欣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从 山阴 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唐 白居易 《草堂记》:“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读盛 唐 时排律, 延清 、 摩詰 等作,真如入万花春谷,光景烂熳,令人应接不暇,赏玩忘归。”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西山》:“鸟韵花香,几於应接不暇。”
(2).谓人事繁忙,穷于应付。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 陶尚书 穀 奉使 江 南,恃才凌忽,议论间殆,应接不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到了初十以后,就有朱卷送来了……到后来越弄越多,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浩然 《艳阳天》第六八章:“那边的生意最兴隆……那两个手艺人真有点应接不暇。” ——《漢語大詞典》
(2).谓人事繁忙,穷于应付。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 陶尚书 穀 奉使 江 南,恃才凌忽,议论间殆,应接不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到了初十以后,就有朱卷送来了……到后来越弄越多,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浩然 《艳阳天》第六八章:“那边的生意最兴隆……那两个手艺人真有点应接不暇。” ——《漢語大詞典》
山阴(山陰)shān yīn
(1).山朝北的一面。《汉书·郊祀志上》“从阴道下” 唐 颜师古 注:“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唐 姚合 《寄杨工部闻毘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诗:“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刘大白 《春雪》诗:“可怕的却是那些株守着岭北山阴的,甘心埋没在它底势力范围之下!”
(2). 晋 王羲之 的代称。 王羲之 曾居 会稽 山阴 ,故以代指。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文徵仲 得笔法於 巙子山 ,而参以 松雪 ,亦时为 黄 米 二家书,然皆非此公当行,惟小楷正书,即 山阴 在世,亦当虚高足一席。” ——《漢語大詞典》
(2). 晋 王羲之 的代称。 王羲之 曾居 会稽 山阴 ,故以代指。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文徵仲 得笔法於 巙子山 ,而参以 松雪 ,亦时为 黄 米 二家书,然皆非此公当行,惟小楷正书,即 山阴 在世,亦当虚高足一席。” ——《漢語大詞典》
目 mù《國語辭典》
目 [ mù ]
名- 眼睛。如:「耳聪目明」、「鱼目混珠」、「赏心悦目」、「眉清目秀」。《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条款、细则。如:「项目」、「条目」、「细目」。《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 列在书本前供方便查寻的条文。如:「书目」、「篇目」、「目次」、「四库全书总目」。
- 名称、标题。如:「品目」、「名目」、「题目」。
- 首领。如:「头目」。
-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称呼。《谷梁传·隐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