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苍龙(蒼龍)cāng lóng
(1).古代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的总称。《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 三国 吴 韦昭 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 宋 苏轼 《夜泛西湖》诗之三:“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昇长庚。” 清 冯桂芬 《释鹑》:“以鶉火为凤,方与苍龙、白虎、元武相称。”
(2).指太岁星。古代术数家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故亦指凶恶的人。《后汉书·张纯传》“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 唐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苍龙,太岁也。”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传说中的青龙。古传青龙为祥瑞之物。《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京剧《白蛇传》第六场:“你不知苍龙保平安,你不知家有苍龙最吉祥。”
(4).青色骏马。《吕氏春秋·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鸞輅,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高诱 注:“《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也。”
(5). 汉 代宫阙名。《文选·陆倕〈石阙铭〉》:“ 苍龙 玄武 之製,铜雀铁凤之工。” 李善 注:“《三辅旧事》曰: 未央宫 东有 苍龙闕 ,北有 玄武闕 。”
(6).泛指宫阙。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风雨称臣,奔走苍龙之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对策》:“閶闔初开瑞靄中,丹霞晓日上苍龙。”
(7).即 奢龙 。相传 黄帝 时六相之一。《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 黄帝 得 苍龙 ,而辨乎东方。” ——《漢語大詞典》
(2).指太岁星。古代术数家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故亦指凶恶的人。《后汉书·张纯传》“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 唐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苍龙,太岁也。”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传说中的青龙。古传青龙为祥瑞之物。《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京剧《白蛇传》第六场:“你不知苍龙保平安,你不知家有苍龙最吉祥。”
(4).青色骏马。《吕氏春秋·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鸞輅,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高诱 注:“《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也。”
(5). 汉 代宫阙名。《文选·陆倕〈石阙铭〉》:“ 苍龙 玄武 之製,铜雀铁凤之工。” 李善 注:“《三辅旧事》曰: 未央宫 东有 苍龙闕 ,北有 玄武闕 。”
(6).泛指宫阙。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风雨称臣,奔走苍龙之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对策》:“閶闔初开瑞靄中,丹霞晓日上苍龙。”
(7).即 奢龙 。相传 黄帝 时六相之一。《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 黄帝 得 苍龙 ,而辨乎东方。” ——《漢語大詞典》
背负(背負)bēi fù
(1).背靠着或对着;后面对着或靠着。《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寻憇古佛刹,紺碧何辉煌;背负诸墓碣,封树皆貂璫。”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这是一个冷僻的所在,背负着大山,前面又是湍激奔腾的河流。”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二章:“是有一个人恰恰背负着太阳的光彩,直向他们走来。”
(2).背弃;违戾。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金声 ﹞曾将亲女 金氏 许 元 子 程寿 为妻,六礼已备,詎恶远徙 台州 ,背负前约。”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 李兆受 者,故反侧持两端,感君忠勤,不忍遽背负。”
(1).用肩背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郑蕊珠 那晚被 徐达 拐至后门,推与二人……那些后生背负着,只是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有冈峦泥滑不可行者,必背负经略而过。” 冯雪峰 《苦力父子》:“他们的工作是用自己的肩和背,替商人从码头上把非常沉重的一大包一大包的货物背负到堆栈里去。” 巴金 《家》二二:“大家把枪提着,拿着,掮着,背负着。”
(2).犹担负。 夏衍 《〈夏衍选集〉代序》:“现在的 中国 知识分子大部分出身于背负着‘太痛苦了的遗产’的小资产阶级。” 王愿坚 《后代·妈妈》:“除了一个共产党员在狱中所可能受到的刑罚和折磨以外,我还背负着另一层痛苦:孩子怎样了。” ——《漢語大詞典》
(2).背弃;违戾。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金声 ﹞曾将亲女 金氏 许 元 子 程寿 为妻,六礼已备,詎恶远徙 台州 ,背负前约。”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 李兆受 者,故反侧持两端,感君忠勤,不忍遽背负。”
(1).用肩背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郑蕊珠 那晚被 徐达 拐至后门,推与二人……那些后生背负着,只是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有冈峦泥滑不可行者,必背负经略而过。” 冯雪峰 《苦力父子》:“他们的工作是用自己的肩和背,替商人从码头上把非常沉重的一大包一大包的货物背负到堆栈里去。” 巴金 《家》二二:“大家把枪提着,拿着,掮着,背负着。”
(2).犹担负。 夏衍 《〈夏衍选集〉代序》:“现在的 中国 知识分子大部分出身于背负着‘太痛苦了的遗产’的小资产阶级。” 王愿坚 《后代·妈妈》:“除了一个共产党员在狱中所可能受到的刑罚和折磨以外,我还背负着另一层痛苦:孩子怎样了。”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蟠踞 pán jù
(1).盘踞,占据。 宋 苏辙 《论渠阳蛮事札子》:“ 杨晟臺 等手下兵丁虽止五六千人,然种族蟠踞溪洞,众极不少。” 清 感惺 《断头台·党争》:“ 狄郎的士 党蟠踞内阁,不当放弃责任。”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 元顺帝 北走后, 纳哈出 拥兵蟠踞 金山 ,养精蓄锐,等候机会南下。”
(2).盘曲蹲踞。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李南阳 至 尝作《亢宫赋》,其序略曰:‘予少多疾,羸不胜衣。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一巨殿,一宝牀,岿然于中,一金龙蟠踞於牀之上。’”
(3).指盘结。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七:“佃户 老孔 ,特别要表示他是更忠于东家,用手掌拍着胸膛,他底小发辫很固执地蟠踞在头顶上。脖子的脉管高高地裸露着,胡子稀疏地起着颤动。” ——《漢語大詞典》
(2).盘曲蹲踞。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李南阳 至 尝作《亢宫赋》,其序略曰:‘予少多疾,羸不胜衣。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一巨殿,一宝牀,岿然于中,一金龙蟠踞於牀之上。’”
(3).指盘结。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七:“佃户 老孔 ,特别要表示他是更忠于东家,用手掌拍着胸膛,他底小发辫很固执地蟠踞在头顶上。脖子的脉管高高地裸露着,胡子稀疏地起着颤动。” ——《漢語大詞典》
千载(千載)qiān zǎi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蜿蜒 wān yán
亦作“ 蜿蜑 ”。
(1).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豢蛇》:“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2).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犖确亦迴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紆餘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 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 《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 浦 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漢語大詞典》
(1).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豢蛇》:“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2).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犖确亦迴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紆餘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 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 《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 浦 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