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烟 ( 煙 ) yān《國語辭典》
- 「煙 」的異體字。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动-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柳带(柳帶)liǔ dài
(1).柳条。因其细长如带,故称。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柳带摇风 汉水 滨,平芜两岸争匀。”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日上花梢,鶯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红楼梦》第四八回:“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乾。”
(2).相传 唐 时 洛 中名妓 柳枝娘 曾折柳结带赠 李商隐 以索诗。见《词林海错》卷二引《花寮集》。后因以“柳带”为情人赠物。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高邮即事迭韵》曲:“眼擘金釵,情裁柳带,粉改桃腮。” ——《漢語大詞典》
(2).相传 唐 时 洛 中名妓 柳枝娘 曾折柳结带赠 李商隐 以索诗。见《词林海错》卷二引《花寮集》。后因以“柳带”为情人赠物。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高邮即事迭韵》曲:“眼擘金釵,情裁柳带,粉改桃腮。” ——《漢語大詞典》
纤腰(纖腰)xiān yāo
亦作“纎腰”。
(1).细腰。 唐 韦瓘 《周秦行纪》卷上:“见前一人纤腰修眸,容甚丽。”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衣裳淡雅,看 楚 女纤腰一把。”
(2).指细腰美女。 宋 苏轼 《姝丽不肯开樽》诗:“莫嫌衰鬢聊相映,须得纤腰与共回。”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二九:“ 窅娘 侧足跛行苦, 楚国 纎腰饿死多。” ——《漢語大詞典》
(1).细腰。 唐 韦瓘 《周秦行纪》卷上:“见前一人纤腰修眸,容甚丽。”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衣裳淡雅,看 楚 女纤腰一把。”
(2).指细腰美女。 宋 苏轼 《姝丽不肯开樽》诗:“莫嫌衰鬢聊相映,须得纤腰与共回。”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二九:“ 窅娘 侧足跛行苦, 楚国 纎腰饿死多。” ——《漢語大詞典》
软 ( 軟 ) ruǎn
软 [ ruǎn ]
- 柔,与“硬”相对:柔~。~席。~卧。~缎。~话(温和的话)。~绵绵。
- 懦弱:~弱。欺~怕硬。
-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耳~。
-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磨(mó)。~禁。~刀子(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折磨或腐蚀的手段)。
- 没有气力:两腿发~。货色~。工夫~。
- 姓。
露滴 lù dī
露水珠。 唐 赵彦昭 《秋朝木芙蓉》诗:“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宋 卢氏 《凤栖梧·题泥溪驿》词:“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璫,露滴寒如水。” 郁达夫 《沉沦》四:“稻上的露滴,还同明珠似的挂在那里。” ——《漢語大詞典》
花房 huā fáng
(1).即花冠。花瓣的总称。 唐 白居易 《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诗:“花房腻似红莲朶,艷色鲜如紫牡丹。” 宋 杨万里 《瓶中红白二莲》诗之二:“拣得新开便折将,忽然到晚歛花房。”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花类·白莲花》:“见花房中有物,细观,乃所赠玉环也。”参见“ 花冠 ”。
(2).指花芽。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白桐无子,冬结似子者,乃是明年之花房。” 石声汉 注:“这里所谓‘花房’,所指的应当是‘花芽’。”
(3).培植花草的温室。 ——《漢語大詞典》
(2).指花芽。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白桐无子,冬结似子者,乃是明年之花房。” 石声汉 注:“这里所谓‘花房’,所指的应当是‘花芽’。”
(3).培植花草的温室。 ——《漢語大詞典》
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动-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 (一)之又音。
脸 ( 臉 ) liǎn
脸 [ liǎn ]
-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颊。~孔。~形(亦作“脸型”)。~色。~谱。
- 物体的前部:鞋~儿。门~儿。
- 体面,面子,颜面:~面。~皮。~软。丢~。赏~。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