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松形
庾信步陆逞碑铭历对天星坟连地市山势接飞松形盖起 ——《骈字类编》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 天河:银~。云~。气冲霄~。
- 成年男人:~子。老~。
-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 姓。
藤萝(藤蘿)téng luó
紫藤的通称。亦泛指有匍匐茎和攀援茎的植物。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寒山四絶,烟雾苍苍;古树千年,藤萝漠漠。” 明 唐顺之 《寓城西寺中杂言》诗:“堦寒鸣蟪蟈,庭古荫藤萝。”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于是别馆棊布,名园鳞次……门掛藤萝,墙封薜荔;疏篱鹿眼,长廊凤翅。” 艾青 《双尖山》诗:“千百条藤萝,顽强地互相攀缠。” ——《漢語大詞典》
短 duǎn《國語辭典》
短 [ duǎn ]
形- 长的相反词:➊ 指距离或长度小。如:「短刀」、「短裙」。➋ 指时间少。如:「昼长夜短」。《书经·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➌ 指才气少。如:「短才」。《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
- 过失、缺点。如:「护短」、「揭短」、「说长道短」、「截长补短」。
- 缺少。《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这儿短了两只白皮箱。」
- 说别人坏话。《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 抢劫。《儒林外史·第四回》:「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僧 sēng《國語辭典》
僧 [ sēng ]
名- 和尚,出家修行的人。如:「老僧入定」。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姓。如唐代有僧可朋。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离经(離經)lí jīng
(1).犹言离经辨志。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脱离正轨。《鹖冠子·泰鸿》:“首尾易面,地理离经。” 陆佃 解:“天之首尾易向,则地理亦失其经。” 清 曹寅 《铜鼓歌》:“前贤遗迹不可测,语患怪诞多离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人家从前读书的,都是学的参天拜祖,敬神理佛,如今你们这些吃屎的学生,张口就是离经,闭口就是畔道。”参见“ 离经畔道 ”。
犹言雕刻经文。 唐 李邕 《石赋》:“何止藏书入室,勒篆离经。” ——《漢語大詞典》
(2).脱离正轨。《鹖冠子·泰鸿》:“首尾易面,地理离经。” 陆佃 解:“天之首尾易向,则地理亦失其经。” 清 曹寅 《铜鼓歌》:“前贤遗迹不可测,语患怪诞多离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人家从前读书的,都是学的参天拜祖,敬神理佛,如今你们这些吃屎的学生,张口就是离经,闭口就是畔道。”参见“ 离经畔道 ”。
犹言雕刻经文。 唐 李邕 《石赋》:“何止藏书入室,勒篆离经。” ——《漢語大詞典》
耳目 ěr mù
(1).耳朵和眼睛。《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史记·五帝本纪》:“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宋 苏轼 《石菖蒲赞》:“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臟,通九窍,明耳目。” 鲁迅 《彷徨·伤逝》:“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2).犹视听,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国语·晋语五》:“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故不敢。”《梁书·武帝纪中》:“故能物色幽微,耳目屠钓,致王业於缉熙,被淳风於遐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所患耳目不广,不能周知民间苦乐,国势安危。”
(3).指视听所系的事物或标志。《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4).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唐 韩愈 《争臣论》:“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 梁启超 《〈清议报〉叙例》:“是以联合同志,共兴《清议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5).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孔颖达 疏:“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朽,滥居辅弼,虚备耳目。”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举天下至於无可信,而乃欲寄其耳目,託其心腹,则其势不得不流於偏重,而私昵得以用之矣。”
(6).指侦察或了解情况。亦指暗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吏皆为耳目,诸 灌氏 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隐事。”《北史·房彦谦传》:“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大 清 又厚抚 辽 人之往来我地者,於是降人与 辽 人皆为我耳目。”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有些场合,他不去,会有人告诉他的,至少有 江菊霞 这个耳目。” 周建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派了联络员带领我们躲过了敌人的耳目,通过了层层封锁线。” ——《漢語大詞典》
(2).犹视听,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国语·晋语五》:“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故不敢。”《梁书·武帝纪中》:“故能物色幽微,耳目屠钓,致王业於缉熙,被淳风於遐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所患耳目不广,不能周知民间苦乐,国势安危。”
(3).指视听所系的事物或标志。《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4).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唐 韩愈 《争臣论》:“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 梁启超 《〈清议报〉叙例》:“是以联合同志,共兴《清议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5).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孔颖达 疏:“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朽,滥居辅弼,虚备耳目。”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举天下至於无可信,而乃欲寄其耳目,託其心腹,则其势不得不流於偏重,而私昵得以用之矣。”
(6).指侦察或了解情况。亦指暗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吏皆为耳目,诸 灌氏 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隐事。”《北史·房彦谦传》:“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大 清 又厚抚 辽 人之往来我地者,於是降人与 辽 人皆为我耳目。”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有些场合,他不去,会有人告诉他的,至少有 江菊霞 这个耳目。” 周建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派了联络员带领我们躲过了敌人的耳目,通过了层层封锁线。” ——《漢語大詞典》
清 qīng《國語辭典》
清 [ qīng ]
形- 澄净、纯洁。与「浊」相对。如:「清洁」、「清澈」。《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高洁、廉洁。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四折》:「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 寂静。如:「冷清」、「清静」。
- 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 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 单纯的。如:「清一色」、「清唱」。
- 净尽、一点也不留。如:「债还清了。」、「书款付清了。」
- 详细、明白。如:「点清数目」、「查清户口」、「誊清作文」。
- 使干净、使整齐。如:「清洗」、「清理」、「清除」。
- 整顿。如:「清党」、「肃清」。
- 结帐。如:「清帐」、「清算」、「结清余欠」。
- 点检(清楚)。如:「清点」、「清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
- 朝代名。参见「清朝 」条。
- 参见「血清 」条。
- 姓。如宋代有清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