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怀人(懷人)huái rén
(1).思念远行的人。《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乡的人。 明 杨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3).所怀念的人。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漢語大詞典》
(2).指思念家乡的人。 明 杨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3).所怀念的人。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漢語大詞典》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天寒
唐 杜甫 佳人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其一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唐 王维 阙题二首 其一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唐 李益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 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唐 项斯 边游 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唐 罗隐 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 豫章地暖矜千尺,越峤天寒愧一枝。
唐 灵澈 宿东林寺 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
唐 皎然 从军行五首 其五 雾暗津蒲失,天寒塞柳疏。
元 袁桷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其一 日落长镵柄,天寒白苧衣。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其一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唐 王维 阙题二首 其一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唐 李益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 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唐 项斯 边游 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唐 罗隐 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 豫章地暖矜千尺,越峤天寒愧一枝。
唐 灵澈 宿东林寺 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
唐 皎然 从军行五首 其五 雾暗津蒲失,天寒塞柳疏。
元 袁桷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其一 日落长镵柄,天寒白苧衣。 ——《骈字类编》
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动-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水深
唐 杜甫 秋野五首 其二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唐 卢纶 送万巨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唐 李端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一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唐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水深龙易失,天远鹤难寻。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送万巨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唐 李端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一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唐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水深龙易失,天远鹤难寻。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