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点恩怨作儿语,大点九皋闻鹤鸣。

赵汝燧宋代〕《水琴

盎缶停涵水一泓,中存雅意超器形。欲滴未滴天地寂,须臾宫商若相赓。

妙趣不劳徽外索,泛声不自弦上生。小点恩怨作儿语,大点九皋闻鹤鸣。

疏数变化似有节,多是洋洋流水音。残沥断续楚天晓,馀响勾引南风薰。

平生筝笛厌郑卫,羌借古韵洗古心。又不如齁䶎北窗睡,两耳不听无亏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小点恩怨儿语大点九皋鹤鸣

小点(小點)xiǎo diǎn
(1). 唐 时博戏之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者。”
(2).批点诗文的符号,用于一句中的停顿处。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批点法》:“ 宋 真德秀 批点法:点,句读小点。语絶为句,句心为读。”
(3).小供应点。如:多设小铺、小点,方便居民。  ——《漢語大詞典》
恩怨 ēn yuàn
(1).恩与怨。《公羊传·庄公四年》“此復讎也,曷为葬之” 汉 何休 注:“据恩怨不两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吴春麓语》:“宽与虐,恩怨之府。”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 宋 明 野史所记诸事,虽不免杂恩怨之私,但大抵亦不过甚。”
(2).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怨情。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宋 黄庭坚 《听宋宗儒摘阮歌》诗:“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鸝韵桃李。”
(3).偏指怨恨。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是一言之间,志在报復而自忘其过,尚能置大恩怨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洩愤。”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四幕:“仇敌正在要致我们的死命,小小的恩怨,早已不在我的心上。”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儿语 ér yǔ
大人与小孩交谈时采用的小孩话  ——《整理自网络》
大点(大點)dà diǎn
(1).指大雨点。 唐 李端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唐 韩偓 《雨》诗:“树带繁声出竹闻,溪将大点穿篱入。” 宋 陆游 《望霁》诗:“雨来不驶亦不迟,大点如菽细如丝。”
(2). 唐 时博戏之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戯,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也。”
(3).大的方面,主要部分。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 始皇 、 汉高 相异之大点,在于 始皇 烧《诗》《书》,而 汉高 求《诗》《书》。”  ——《漢語大詞典》
九皋 jiǔ gāo
亦作“ 九皋 ”。
(1).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 毛 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郑玄 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 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 汉 桓宽 《盐鉄论·西域》:“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宋书·武帝纪中》:“公官方任能,网罗幽滞,九皋辞野,髦士盈朝。”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诗:“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清 钱谦益 《父有光加赠户部大夫四川按察司佥事制》:“夫空谷之縶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鸣不见而其声在天:此潜德之光也。”
(2).指鹤。 元 萨都剌 《鹤笛》诗:“九皋声断 楚 天秋,玉顶丹砂一夕休。”
(3). 九方皋 的省称。 明 胡应麟 《〈诗薮〉序》:“其求之色相之外,如 九皋 相马,未也。”  ——《漢語大詞典》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鹤鸣(鶴鳴)hè míng
(1).《诗·小雅·鹤鸣序》:“诲 宣王 也。” 郑玄 笺:“教 宣王 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后汉书·杨震传》:“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 唐 钱起 《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