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卷三万,散漫今何有。
周密〔宋代〕《夏日同盟游玉湖分韵得柳字》
泽国秋早凉,溪山喜招诱。扁舟以遨游,嘉与同志友。
菡萏池百弓,花竹园五亩。左映碧浪湖,右带浮玉阜。
当年经锄翁,依水开户牖。游鳞习吾伊,飞鸟谢挥手。
牙签卷三万,散漫今何有。斑斑屋壁间,仅见诗数首。
万事正如此,何以图不朽。得丧类蕉鹿,功名等刍狗。
古今聊复尔,纷华亦非久。人生匪金石,安得百年寿。
矧余蒲柳姿,发白惭老丑。蹒跚笑鳖跛,缓慢羞牛后。
因循负壮图,漫浪若聱叟。鸥盟倏焉聚,一笑夫岂偶。
溪翁馈鱼蟹,野老分莲藕。高咏甫里篇,满饮乌程酒。
清狂君勿嗤,嵇阮未易不。蘋风送回桡,残虹挂高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牙签(牙籤)yá qiān
(1).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籤,新若手未触。” 宋 苏轼 《书轩》诗:“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籤乱叶声。”
(2).指书籍。 宋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絶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籤饱蠹鱼。”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讲学》:“老来厌舞青萍剑,日常披展牙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堂名 二酉 ,万卷牙籤求售。”
(3).报路程用的驿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羽檄从参赞,牙籤报驛程。”
(4).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清 乔松年 《萝藦亭札记》卷六:“ 陆云 与兄 机 书,记 曹公 器物有剔齿纤,此即今所用剔齿之牙籤。” 老舍 《茶馆》第一幕:“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
(5).牙或骨制的扣签。《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 祝其嵩 从袖中取出汗巾解开来,果然是个油緑潞紬银包,一个牙籤销住。”
(6).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二章:“将台正中,早已为他摆好了帅座,红毡虎皮,牙签令旗,仪仗森严。” ——《漢語大詞典》
(2).指书籍。 宋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絶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籤饱蠹鱼。”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讲学》:“老来厌舞青萍剑,日常披展牙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堂名 二酉 ,万卷牙籤求售。”
(3).报路程用的驿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羽檄从参赞,牙籤报驛程。”
(4).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清 乔松年 《萝藦亭札记》卷六:“ 陆云 与兄 机 书,记 曹公 器物有剔齿纤,此即今所用剔齿之牙籤。” 老舍 《茶馆》第一幕:“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
(5).牙或骨制的扣签。《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 祝其嵩 从袖中取出汗巾解开来,果然是个油緑潞紬银包,一个牙籤销住。”
(6).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二章:“将台正中,早已为他摆好了帅座,红毡虎皮,牙签令旗,仪仗森严。” ——《漢語大詞典》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名-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形-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動-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三万(三万)
魏晋 潘岳 关中诗十六章 翘翘赵王,请徒三万。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宋 苏轼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宋 陈傅良 送范大著文叔知彭州 尽欲读书三万卷,蓬莱未必似岷峨。
宋 杨万里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又告君王觅闲散,要读短檠三万卷。
元 范梈 奉和王继学怀济南旧游四首 其三 剪尽绿杨三万树,多因无处著啼鹃。
元 杨载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 不信弱流三万里,此身今夕到蓬瀛。
元 杨维桢 唐玄宗按乐图 何人端坐阅乐籍,三万缠头不足支。 ——《骈字类编》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宋 苏轼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宋 陈傅良 送范大著文叔知彭州 尽欲读书三万卷,蓬莱未必似岷峨。
宋 杨万里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又告君王觅闲散,要读短檠三万卷。
元 范梈 奉和王继学怀济南旧游四首 其三 剪尽绿杨三万树,多因无处著啼鹃。
元 杨载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 不信弱流三万里,此身今夕到蓬瀛。
元 杨维桢 唐玄宗按乐图 何人端坐阅乐籍,三万缠头不足支。 ——《骈字类编》
散漫 sǎn màn
(1).弥漫四散;遍布。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2).零星,零碎。 唐 蒋防 《秋稼如云》诗:“葱蘢初蔽野,散漫正盈畴。”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散漫 江 淮 。”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及 隋 开皇 中,其教遂入于中国,散漫於天下。”
(3).无拘无束;任意随便。 唐 李白 《怀仙歌》:“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可成 是散漫惯了的人,银子到手,思量经营那一桩?” 梁斌 《播火记》四十:“准备长期打游击,和家里过庄稼日子不一样,不要散漫,要随时准备战斗。”
(4).指注意力分散,不专心。《朱子语类》卷十一:“人做功课,若不专一,东看西看,到此心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 ——《漢語大詞典》
(2).零星,零碎。 唐 蒋防 《秋稼如云》诗:“葱蘢初蔽野,散漫正盈畴。”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散漫 江 淮 。”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及 隋 开皇 中,其教遂入于中国,散漫於天下。”
(3).无拘无束;任意随便。 唐 李白 《怀仙歌》:“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可成 是散漫惯了的人,银子到手,思量经营那一桩?” 梁斌 《播火记》四十:“准备长期打游击,和家里过庄稼日子不一样,不要散漫,要随时准备战斗。”
(4).指注意力分散,不专心。《朱子语类》卷十一:“人做功课,若不专一,东看西看,到此心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何有 hé yǒu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漢語大詞典》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