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尽从唐制度,笑谈不减晋风流。
郯韶〔元代〕《西湖酌别便欲过草堂因冗未果小诗二章奉寄稍凉当买舟相晤也 其二》
五月西湖载酒游,芰荷香里雨初收。黄蜂飞近花边坐,白鸟来依柳下舟。
佩服尽从唐制度,笑谈不减晋风流。幽期莫更歌招隐,拟趁西风桂子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佩服(珮服)pèi fú
(1).佩带;佩挂。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有寳玉於是,俗人投之, 卞和 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谁。” 唐 白居易 《唐银青光禄大夫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公﹞自武骑尉累勋至上柱国,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旋食而庙嚮祖考。” 宋 司马光 《和钱君倚日本刀歌》:“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祅凶。”
(2).铭记;牢记。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晋安王赐婚钱启》:“曲降隆慈,俯垂珍锡……佩服宠灵,殞越非报。”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人各有偏,非见彻克尽所不能免。此诚至论,佩服不敢忘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廿一经》:“庶学者诵习佩服既久,於训詁名物制度之昭显,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瞭若指掌。”
(3).犹言遵循。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代重名义,公能佩服。德润行羶,温温郁郁。” 宋 朱熹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久侍师席,今将告违。气质偏蔽,不能自知。尚望赐以一言,使终身知所佩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慙惶。”
(4).亦作“ 佩伏 ”。钦佩;信服。 唐 杜甫 《湘江宴饯斐二端公赴道州》诗:“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前日承见赐《诗説》,极其佩服。”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大著精妙无伦,佩伏佩伏。”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四凤 是个好女孩子,她背地总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
(1).有佩饰的衣服。 清 黄鷟来 《题抱阳山人归隐图》诗:“矫矫高世士,珮服何巍然;壮志吞沧溟,举手迴璣璇。”
(2).犹佩服,服膺不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公讳 瑶 ,下车之后,便尽创规、革故、干事之谋,可谓珮服忠义,砥礪廉平。” ——《漢語大詞典》
(2).铭记;牢记。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晋安王赐婚钱启》:“曲降隆慈,俯垂珍锡……佩服宠灵,殞越非报。”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人各有偏,非见彻克尽所不能免。此诚至论,佩服不敢忘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廿一经》:“庶学者诵习佩服既久,於训詁名物制度之昭显,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瞭若指掌。”
(3).犹言遵循。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代重名义,公能佩服。德润行羶,温温郁郁。” 宋 朱熹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久侍师席,今将告违。气质偏蔽,不能自知。尚望赐以一言,使终身知所佩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慙惶。”
(4).亦作“ 佩伏 ”。钦佩;信服。 唐 杜甫 《湘江宴饯斐二端公赴道州》诗:“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前日承见赐《诗説》,极其佩服。”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大著精妙无伦,佩伏佩伏。”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四凤 是个好女孩子,她背地总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
(1).有佩饰的衣服。 清 黄鷟来 《题抱阳山人归隐图》诗:“矫矫高世士,珮服何巍然;壮志吞沧溟,举手迴璣璇。”
(2).犹佩服,服膺不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公讳 瑶 ,下车之后,便尽创规、革故、干事之谋,可谓珮服忠义,砥礪廉平。”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名- 朝代名:➊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参见「唐朝 」条。➌ 参见「[[后唐]]」条。➍ 参见「[[南唐]]」条。
-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 参见「[[荒唐]]」条。
- 参见「唐突 」条。
- 虚、空。如:「功不唐捐」。
制度(製度)zhì dù
(1).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孔颖达 疏:“王者以制度为节,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时,则不伤财,不害民也。”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 魏巍 《壮行集·春天漫笔》:“他没有看到,存在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消灭,就是大公平。”
(2).制订法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汉书·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第三章:“创制权,由人民以公意创制一种法律,此则异於专制时代,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也。”
(3).规定。 唐 元结 《与何员外书》:“昔年在山野,曾作愚巾凡裘,异於制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尚书省奏:‘ 永固 自执政为 真定 尹,其繖盖当用何制度?’ 金 主曰:‘用执政制度。’”
(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丝弦戏《空印盒》第十场:“与他去了制度!”
(5).制作。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臣望 奉天 有天子气,宜制度为垒,以备非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
(6).谓制作方法。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东坡 在 黄州 ,手作菜羹,号为东坡羹,自叙其制度。”
(7).规模;样式。《史记·孝武本纪》:“上欲治明堂 奉高 旁,未晓其制度。 济南 人 公玉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此铃金质坚鍊,制度浑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自己乘坐高四层的龙舟, 萧皇后 乘坐制度较小的翔螭舟。”
(1).规制形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遇 新罗国 献五彩氍毹,製度巧丽,亦冠絶一时。” 宋 张洎 《贾氏谈录·李氏琴制》:“ 贾君 云, 嵩山 僧 如寂 ,尝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製度甚古拙,而音韵清越。”《封神演义》第四八回:“ 子牙 后随军至 岐山 , 南宫适 筑起将臺,安排停当,扎一草人,依方製度。”
(2).制度。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改葬施金棺,手詔追褒扬,袈裟寄 灵谷 ,製度由 萧梁 。”一本作“ 制度 ”。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你们只管掌灯随我老爷走, 汉 家自有製度。” ——《漢語大詞典》
(2).制订法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汉书·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第三章:“创制权,由人民以公意创制一种法律,此则异於专制时代,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也。”
(3).规定。 唐 元结 《与何员外书》:“昔年在山野,曾作愚巾凡裘,异於制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尚书省奏:‘ 永固 自执政为 真定 尹,其繖盖当用何制度?’ 金 主曰:‘用执政制度。’”
(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丝弦戏《空印盒》第十场:“与他去了制度!”
(5).制作。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臣望 奉天 有天子气,宜制度为垒,以备非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
(6).谓制作方法。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东坡 在 黄州 ,手作菜羹,号为东坡羹,自叙其制度。”
(7).规模;样式。《史记·孝武本纪》:“上欲治明堂 奉高 旁,未晓其制度。 济南 人 公玉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此铃金质坚鍊,制度浑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自己乘坐高四层的龙舟, 萧皇后 乘坐制度较小的翔螭舟。”
(1).规制形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遇 新罗国 献五彩氍毹,製度巧丽,亦冠絶一时。” 宋 张洎 《贾氏谈录·李氏琴制》:“ 贾君 云, 嵩山 僧 如寂 ,尝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製度甚古拙,而音韵清越。”《封神演义》第四八回:“ 子牙 后随军至 岐山 , 南宫适 筑起将臺,安排停当,扎一草人,依方製度。”
(2).制度。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改葬施金棺,手詔追褒扬,袈裟寄 灵谷 ,製度由 萧梁 。”一本作“ 制度 ”。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你们只管掌灯随我老爷走, 汉 家自有製度。” ——《漢語大詞典》
笑谈(笑談)xiào tán
(1).笑谑;谈笑。 宋 曾巩 《访石仙岩杜法师》诗:“君琴一张酒一壶,笑谈衮衮乐有餘。”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参议官 范正舆 除直龙图阁,告词云:入幕之宾,以折衝尊俎为任;从军之乐,以决胜笑谈为功。”《三国演义》第一回:“词曰:‘……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笑料;笑话。 元 李翀 《日闻录》:“又,一县令修理譙楼,读‘譙’为‘焦’,又读‘羈管’为‘霸管’,又以首领官只管祗候,至今以为笑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树勋 怵以祸福, 光悌 至长跪请命,人鬨传为笑谈。”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 丁玲 《韦护》第二章:“能了解你的呢,他还给你点同情,(然而这也够可耻,)否则,只能给人拿去做笑谈了。” ——《漢語大詞典》
(2).笑料;笑话。 元 李翀 《日闻录》:“又,一县令修理譙楼,读‘譙’为‘焦’,又读‘羈管’为‘霸管’,又以首领官只管祗候,至今以为笑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树勋 怵以祸福, 光悌 至长跪请命,人鬨传为笑谈。”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 丁玲 《韦护》第二章:“能了解你的呢,他还给你点同情,(然而这也够可耻,)否则,只能给人拿去做笑谈了。” ——《漢語大詞典》
不减(不減)bù jiǎn
(1).不次于,不少于。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七:“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寒。”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若是者,所见殆不减百千人。”《前灯新话·修文舍人传》:“地下之乐,不减人间。” 老舍 《离婚》十一:“媒人的荣耀也不减于催花的春雨。”
(2).不能减少。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辞一官不减身累,增一职已黷朝经。” ——《漢語大詞典》
(2).不能减少。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辞一官不减身累,增一职已黷朝经。” ——《漢語大詞典》
晋 ( 晉 ) jìn
晋 [ jìn ]
- 进:~级。~升。~谒(进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 中国朝代名:西~。东~。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