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野翁伤感处,一江流泪正汍澜。

张弼明代〕《谒南安东海府君遗爱祠

安南归路自南安,旧设先祠得拜观。岂有帡幪常在郡,何缘俎豆不烦官。

庭前树色青青久,城上春云点点残。相对野翁伤感处,一江流泪正汍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相对野翁伤感一江流泪汍澜

相对(相對)xiāng duì
(1).面对面;相向。《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后汉书·乌桓鲜卑传》:“父子男女相对踞蹲。” 唐 元稹 《与李十一夜饮》诗:“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犹孤。” 宋 李师中 《菩萨蛮》词:“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茅盾 《色盲》五:“不敢冒昧,不好意思冒昧:这是他和可爱的女子相对时常常感得的本能上的拘束。”
(2).相符;相称。 唐 韩愈 《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红楼梦》第三二回:“况且他活的时候儿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身量也相对。”
(3).两相对应或对立。《史记·太史公自序》“其在 周 , 程伯休甫 其后也” 唐 司马贞 索隐:“今总称 伯林甫 是 重 黎 之后者,凡言地则举天,称 黎 则兼 重 ,自是相对之文。”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反者,屈伸聚散相对之谓。” 丁玲 《母亲》三:“无论什么事,她们都有两个相对的意见。”
(4).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或变化(跟“绝对”相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以变化相对言之,既能变而为大毒,岂不能变而为大善?既能变而杀人,则宜有能生人之理。”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衡,矛盾,斗争,发展,是绝对的,而平衡,静止,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它们虽是相对的纪元,却通向绝对的未来。”
(5).比较的。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那时候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候嘛。”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特别是孩子剧团,在他的指导之下加强了内部学习,而在巡回工作中也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漢語大詞典》
野翁 yě wēng
犹野老。 唐 白居易 《偶吟》:“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鳧鷖。”  ——《漢語大詞典》
伤感(傷感)shāng gǎn
因感触而悲伤。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色如桃花》:“ 侯夫人 一日自经於栋下,臂悬锦囊,中有文,左右取以进,帝反覆伤感。” 宋 柳永 《满江红》词:“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秋公 见牡丹茂盛如初,伤感不已。”《红楼梦》第二六回:“‘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 黛玉 ﹞越想越伤感起来。” 巴金 《家》十五:“我想了两句诗:‘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你想,这情景怎不叫人伤感!”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一江
宋 杨万里 过招贤渡四首 其二 一江故作两江分,立杀呼船隔岸人。
宋 范成大 题秋鹭图 一江秋色无人问,尽属风标两雪衣。
宋 方回 次韵张耕道喜雨见怀兼呈赵宾旸 一江同照影,两地隔论心。
元 范梈 离扬州 回首竹西亭渐远,一江烟雨酒旗斜。
元 杨载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三 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宋 黄庚 舟行送王琴所之澉州 万点远山重叠恨,一江流水浅深愁。
元 钱惟善 送魏好义尹分水赋十六濑 万叠冷云藏乱石,一江春雨落惊湍。
元 钱惟善 晚雨过白塔 夏雨染成千树绿,暮岚散作一江烟。
元 陈基 题管夫人竹 日暮是谁调锦瑟,一江烟雨泣湘娥。  ——《骈字类编》
流泪 liú lèi
眼泪的大量分泌,从眼睑溢出而沿面颊流下  ——《整理自网络》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汍澜(汍瀾)wán lán
亦作“ 汍兰 ”。
(1).泪疾流貌。《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号泣发哀,泣涕汍兰。”《后汉书·冯衍传下》:“泪汍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 晋 欧阳建 《临终诗》:“执纸五情塞,挥笔涕汍澜。” 明 宋濂 《故浦江义门第八世郑府君墓版文》:“过者读之,不为之涕泗汍澜,非仁人也。” 刘半农 《扬鞭集·两个失败的化学家》:“他们理想中的成功呢?许只是老泪汍澜中的一句空话了。”
(2).指流波。 明 杨慎 《崤关行》:“凌澌正坚沍,河水无汍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