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人板本据娄机,追想饶州简初汗。

翁方刚清代〕《南昌学宫摹刻汉石经残字歌

石经未及洪家半,尚抵吴莱籀书换。龙图晋玉虽旧闻,魏公资州余几段。

鸿都学开后三年,皇义篇章未点窜。正始那误邯郸淳,隶分先估张怀瓘。

黄晁援据正宜审,蔡马姓名还可按。六经七经孰淆讹,一字三字精剖判。

迩来邹平与北平,《商书》《鲁论》珍漫漶。如到讲堂筵几度,我昔丰碑丈尽算。

表里隶书果征实,章句异同兼综贯,洪释篇行记聘礼,今我诸经俨陈灿。

《春秋》严颜《诗》盍毛,只少义爻象与彖。书云孝于复友于,鼠食黍苗三岁宦。

近人板本据娄机,追想饶州简初汗。鄱阳石泐五百年,中郎听远焦桐爨。

岂惟西江补典故,龙光紫气卿云缦。方今圣人崇实学,六籍中天森炳焕。

群言壹禀醇乎醇,如日方升旦复旦。诸生切磋函雅故,不独雕琢工文翰。

宫墙斋庑探星宿,清庙明堂列圭瓒。凤皇一羽麟一角,琪树芝华非近玩。

妍经奚必古本执,朴学幸勿承师畔。河海方将测原委,质厚先须植根干。

越州石氏证蓬莱,余论何人续《东观》。摩挲小阁一纪余,甫得南州映芹泮。

偏傍或裨笺传诂,参检直到周秦汉。踟蹰凝立语学官,桂露秋香手勤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近人板本追想

近人 jìn rén
(1).才识短浅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於是驰逐之庸民,偶俗之近人,慕之者犹宵虫之赴明烛,学之者犹轻毛之应飇风。”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絶,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2).接触较多、关系密切的人。如臣下、婢仆、亲友等。《前汉书平话》卷上:“ 随何 使近人报知城上人,道与 陈豨 。” 刘澍德 《归家》五:“这两年来,不要说对待群众,连对自己的近人,态度都很不好。”
(3).距今不远的人;近代人。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古诗有离合体,近人多不解。” 章炳麟 《文学说例》:“策士飞箝之辩,宜与 宋 儒语録、近人演説同编一秩,见其与文学殊涂,而工拙亦异趣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起稿已完,才看见《青光》上的一段文章,说近人用‘先生’和‘君’,含有尊敬和小觑的差别意见。”  ——《漢語大詞典》
板本 bǎn běn
(1).版印的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 唐 人尚未盛为之。自 冯瀛王 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宋史·儒林传一·邢昺》:“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元代白话碑集录·1296年重阳洞林寺藏经记》:“京师 宏法寺 素有板本,惟其楮墨之工,为费不貲。”
(2).指一书经多次传抄或印刷而形成的不同的本子。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藏书求善本》:“ 昭文 张氏 《爱日精庐藏书志》亦讲求板本,是近时书目中之最佳者。”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请为我在旧书坊留心两种书,即《玉历钞传》《二十四孝图》,要木板的, 中国 纸印的更好。如有板本不同的,不妨多买几种。”  ——《漢語大詞典》
据 ( 據 ) jù/jū《國語辭典》

据 [ jū ]

  1. 参见「[[拮据]]」条。
娄 ( 婁 ) lóu
娄 [ lóu ]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2. 姓。
机 ( 機 ) jī《國語辭典》

机 [ jī ]

  1. 一種似榆樹的樹木。焚燒後可做稻田的肥料。《廣韻·平聲·脂韻》:「机,木名,似榆。」《山海經·北山經》:「〈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華草。」晉·郭璞·注:「机木似榆,可燒以糞稻田,出蜀中。」→機」的異體字(05324)​「几」的異體字(05291)​

机 [ ​jǐ ]

  1. (一)​之又音。→「几」的異體字(05398)​
追想 zhuī xiǎng
犹回想。 晋 向秀 《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想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 唐 白居易 《梦裴相公》诗:“追想当时事,何殊昨夜中。” 冰心 《集外·庄鸿的姊姊》:“从前的快乐光阴,现在追想起来,恨不得使它‘年光倒流’了。”  ——《漢語大詞典》
饶 ( 饒 ) ráo
饶 [ ráo ]
  1. 富足,多:富~。~裕。~舌(多话)。
  2. 宽恕,免除处罚:~恕。~命。
  3. 尽管:~这样,他还不同意。
  4. 另外增添:~头。买十~一。
  5. 姓。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1.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2.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1.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简 ( 簡 ) jiǎn
简 [ jiǎn ]
  1.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
  2. 书信:~帖。~札。信~。书~。
  3.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
  4. 选择:~拔。~选。~任。
  5. 姓。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汗 hàn/hán《國語辭典》

汗 [ hàn ]

  1. 由动物皮肤的毛细孔所排泄出的液体。如:「冷汗」、「盗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汗明。
  1. 流汗、使出汗。《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匈喘肤汗,人极马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面何以汗?」

汗 [ hán ]

  1. 参见「[[可汗]]」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