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畴昔谋亲茔,雁行差差三弟兄。

叶茵宋代〕《苕溪行

吴松江头田舍翁,年年苕溪摇飞篷。
沿溪杨柳旧相识,问翁何事犹西东。
心欲无言泪如洗,松楸正在西山裹。
余生五十五番春,七十为期春梦耳。
追思畴昔谋亲茔,雁行差差三弟兄。
伯兮季兮不可作,老来只影嗟零丁。
手种青杉愈百尺,藤花辟蔓笼台石。
一年一到一徘徊,此后徘徊几朝夕。
九泉属望天潜知,寸草难报阳春晖。
教子一经答先志,买山傍墓终焉计。
读书可大吾门闾,没世可从先大夫。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追思畴昔雁行差差弟兄

追思 zhuī sī
追念;回想。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及其终也, 叶 人追思而立祠。” 宋 苏轼 《至真州再和》诗之二:“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巔。”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瞿稼轩论张江陵》:“故至今谭相才者,犹不能不追思之。”  ——《漢語大詞典》
畴昔(疇昔)chóu xī
(1).往日,从前。《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
(2).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怀。《北史·郎茂传》:“及 隋文 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 唐 杜甫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且过 王生 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仇兆鳌 注:“慰畴昔,慰己宿愿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今年,渡 江 与 赵伟堂 学博 游 焦山 ,见其徒孙 巨超 以诗见示,追忆畴昔,不觉悽愴。”  ——《漢語大詞典》
谋 ( 謀 ) móu
谋 [ móu ]
  1. 计划,计策,主意:计~。出~划策。
  2. 设法寻求:~求。图~。~面。~篇。~生。~幸福。
  3. 商议:~议。~划。不~而合。
  4. 姓。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茔 ( 塋 ) yíng
    茔 [ yíng ]
       ◎ 坟墓,坟地:坟~。~地。祖~。
    雁行 yàn háng
    亦作“鴈行”。
    (1).飞雁的行列。 南朝 梁简文帝 《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唐 卢纶 《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宋 王安石 《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元 郝经 《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
    (2).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唐 李商隐 《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紧拥抱一切城头塔顶,雁行的房屋,拥抱在自己的怀里。”
    (3).指朝廷上的排班。《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 徐勉 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勉 举 缅 充选。”
    (4).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5).同列;同等。《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奬帝室,虽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 刘宽 碑阴, 王曜 题名,则《公羊》《诗》《书》之雁行也。”一本作“鴈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且《诗》《书》相匹,其説旧矣。至以曲代史,而与诗雁行,未之前闻。”
    (6).居前的行列。雁,通“ 颜 ”。《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 秦 , 韩 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於 关 下矣。”《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作雁。《韩非子》‘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战国·韩策》‘ 韩 ,居为隐蔽,出为雁行’,《燕策》‘使弱 燕 雁行’,《晋·王羲之传》‘我书比 钟繇 当抗行,比 张芝 犹当雁行’,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
    亦作“鴈行”。  ——《漢語大詞典》
    差差 chà chà
    犹参差。不齐貌。《荀子·正名》:“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俛然而类,差差然而齐。” 杨倞 注:“差差,不齐貌。谓论列是非似若不齐,然终归於齐一也。” 唐 温庭筠 《东郊行》:“緑诸幽香注白苹,差差小浪吹鱼鳞。” 清 钱谦益 《书石屋语录》诗:“神剑光差差,飞矢锋鏃鏃。”  ——《漢語大詞典》
    三 sān《國語辭典》

    三 [ sān ]

    1. 介于二和四之间的自然数。如:「二、三、四、五……」。大写作「参」,阿拉伯数字作「3」。
    2. 姓。如明代有三成志。
    1. 第三位的。如:「这次比赛他得了第三名。」
    2. 表多数或多次的。如:「举一反三」、「三番两次」、「一问三不知」。

    三 [ sàn ]

    1. 屡次、再三。参见「三思」、「三复」等条。

    三 [ sā ]

    1. 同「仨 」。
    弟兄 dì xiōng
    (1).弟弟和哥哥。《墨子·非儒上》:“丧父母,三年其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 唐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诗之一:“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善述 道:‘我爹做过太守,止生我弟兄两人,见今哥哥恁般富贵,我要一件衣服,就不能勾了,是怎地?’”
    (2).弟弟。《元典章·吏部三·改正投下达鲁花赤》:“ 太祖皇帝 初起北方时节,哥哥、弟兄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贵。”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我与那相识每会合,宾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哥哥。”
    (3).指哥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三国志平话》卷上:“ 玄德 归宅,与二弟评议…… 张飞 言曰:‘弟兄放心,我独自去破 董卓 ,诛 吕布 。’”
    (4).对同辈、同伙或对下属表示亲切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弟兄休作外,几盏儿淡酒,聊復致谢。”《水浒传》第九十回:“今者拜辞还京,某等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万望吾师明彰点化。” 叶紫 《火》四:“现在局子里仅仅只剩了八个弟兄,你叫我拿什么来派给你呢?” 田野 《火烧岛·放下你的鞭子》:“那不幸的弟兄被反绑在木桩上,背后插着标子。”
    (5).喻不相上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无辱又无荣,论文章是弟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