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杨巨源,句妙听钟敔。

张镃宋代〕《自安福过真珠园梅坡

舒忧早逾关,延昭尽名侣。
林亭果幽赏,得计良自许。
高鸣迭酬唱,阳春谁激楚。
坐移游好园,振策盼芳渚。
曾茅旧剪结,冰艳静谁与。
几年杨巨源,句妙听钟敔。
谪仙断前躅,凌厉苍霄举。
吾人潘逍遥,清新出机杼。
揆予才独后,乙乙抽茧绪。
肆瞻宇宙宏,气类混出处。
盍簪忍轻散,快意樽中醑。
相看岂时情,襟期耐寒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杨 ( 楊 ) yáng
杨 [ yáng ]
  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
  2. 姓。
巨 jù《國語辭典》

巨 [ jù ]

  1. 量方正的器具。《说文解字·工部》:「巨,规巨也。」通「矩」。
  2. 姓。如汉代有巨览。
  1. 大。如:「巨款」、「巨人」。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三:「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宋·苏轼〈后赤壁赋〉:「举网得鱼,巨口细鳞。」通「巨」。
  1. 岂。《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唐·颜师古·注:「巨,读曰讵。讵,犹岂也。」通「讵」。
源 yuán《國語辭典》

源 [ yuán ]

  1. 水流的出處。如:「水源」、「泉源」、「飲水思源」。《國語·晉語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唐·李嶠〈河〉詩:「源出崑崙中,長波接漢空。」
  2. 根本、由來。《韓非子·主道》:「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文選·班固·東都賦》:「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
  3. 姓。如唐代有源乾曜。
句 jù/gōu《國語辭典》

句 [ jù ]

  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组成,含有主语、述语,能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的,称为「句」。如:「诗句」、「语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2. 量词。计算言语的单位。如:「三句话不离本行。」
  3. 古代由下传话以告上的礼制。《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也。」

句 [ gòu ]

  1. 同「勾 」(二)​。

句 [ gōu ]

  1. 屈曲、弯曲。《说文解字·句部》:「句,曲也。」晋·傅玄〈鹰赋〉:「句爪县芒,足如枯荆。」
  2. 谦恭。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句,下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与其倨也,宁句。」北周·卢辩·注:「句,以喻敬。」
  3. 搜捕、拘拿。如:「句魂」。
  1. 钩子。如:「钓句」。同「钩 」。
  2. 姓。如春秋时越王句践。
  1. 系绊、停滞。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妙 miào《國語辭典》

妙 [ miào ]

  1. 美好。如:「美妙」、「絕妙好辭」。《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二:「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2. 神奇、奇巧。如:「巧妙」、「奇妙」、「奧妙」、「玄妙」、「微妙」。
  3. 有趣的。如:「這個點子真妙!」
  4. 幼小。漢·王符《潛夫論·思賢》:「皇后兄弟,主婿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唐·錢起〈送傅管記赴蜀軍〉詩:「賜璧腰金應可料,才略縱橫年且妙。」
  1. 精微深奧的事理。《老子·第一章》:「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唐·白居易〈動靜交相養賦〉:「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
  2. 姓。如明代有妙齡。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钟 ( 鍾 鐘 ) zhōng
钟 [ zhōng ]
  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2.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4. 杯子。
  5.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敔 yǔ《國語辭典》

敔 [ yǔ ]

  1. 囚禁。《说文解字·攴部》:「敔,禁也。」
  1. 乐器名。古代的敲击乐器之一。以木制成,形状像趴著的老虎,背上装有二十七个金属片,用以停止音乐的进行。《书经·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政」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乐之初,击柷以作之;乐之将末,戛敔以止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