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田家 tián jiā
(1).农家。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清 姚鼐 《舟中漫兴》诗:“草逕人独行,田家麦併熟。”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果然的,此屋中处处看出十八世纪的田家风味。”
(2).农夫。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採去,薄暮方来归。” 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犁。” 清 谭莹 《重有感》诗:“请看征调兵如雨,未及田家振臂呼。” ——《漢語大詞典》
(2).农夫。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採去,薄暮方来归。” 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犁。” 清 谭莹 《重有感》诗:“请看征调兵如雨,未及田家振臂呼。” ——《漢語大詞典》
禾黍 hé shǔ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漢語大詞典》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登场(登場)dēng chǎng
谷物收割后运到场上。借指收获完毕。 隋 王通 《中说·天地》:“子艺黍登场,岁不过数石。” 唐 白居易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日暮麦登场,天晴蚕拆簇。”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四野田畴,禾苗丰茂,登场后,鼓腹歌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农民们﹞或则出了四分五分的利息,向人家借了现钱去缴租……清偿期是明年新谷登场的时候。”
(1).进考场(应试)。 唐 柳宗元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繆经旨,不可以言乎学。”
(2).泛指进入某种场地。《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检验不许閒杂人登场。”《说唐》第十二回:“又有一二十处抛球场……不论膏粱子弟,军民人等,皆愿登场,踢过彩门。”
(3).犹当场。《水浒传》第十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 杨志 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 天汉州 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水浒传》第二二回:“便唤当地方仵作、行人,并地厢、里正、邻佑一干人等,来到 阎婆 家,开了门,取尸首登场检验了。”
(4).上台。《红楼梦》第一回:“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清 赵翼 《论诗》诗:“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
(5).特指剧中人登上舞台。 清 彭士望 《九牛坝观抵戏记》:“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胡梅》:“以狐旦登场,四坐叫絶。” 夏衍 《秋瑾传》序幕:“戴着红缨帽的 阿桂 手里拿了藤条,气吼吼地登场。”
(6).喻反面人物公开露面或登上政治舞台。 茅盾 《子夜》十五:“接着吹起警笛来了……草棚区域立刻起了一个恐怖的旋涡。大约十分钟后,这旋涡也平息了,笑脸的女管车们登场,挨家挨户告诫那些惊惶的‘小姊妹们’道:‘不要瞎担心!是共产党才要捉!’”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说有昏聩的 袁世凯 ,有捧 袁世凯 的那班无耻的东西,帝制的滑稽戏当然就登场了。” ——《漢語大詞典》
(1).进考场(应试)。 唐 柳宗元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繆经旨,不可以言乎学。”
(2).泛指进入某种场地。《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检验不许閒杂人登场。”《说唐》第十二回:“又有一二十处抛球场……不论膏粱子弟,军民人等,皆愿登场,踢过彩门。”
(3).犹当场。《水浒传》第十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 杨志 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 天汉州 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水浒传》第二二回:“便唤当地方仵作、行人,并地厢、里正、邻佑一干人等,来到 阎婆 家,开了门,取尸首登场检验了。”
(4).上台。《红楼梦》第一回:“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清 赵翼 《论诗》诗:“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
(5).特指剧中人登上舞台。 清 彭士望 《九牛坝观抵戏记》:“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胡梅》:“以狐旦登场,四坐叫絶。” 夏衍 《秋瑾传》序幕:“戴着红缨帽的 阿桂 手里拿了藤条,气吼吼地登场。”
(6).喻反面人物公开露面或登上政治舞台。 茅盾 《子夜》十五:“接着吹起警笛来了……草棚区域立刻起了一个恐怖的旋涡。大约十分钟后,这旋涡也平息了,笑脸的女管车们登场,挨家挨户告诫那些惊惶的‘小姊妹们’道:‘不要瞎担心!是共产党才要捉!’”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说有昏聩的 袁世凯 ,有捧 袁世凯 的那班无耻的东西,帝制的滑稽戏当然就登场了。” ——《漢語大詞典》
枯桑 kū sāng
老桑树。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北周 庾信 《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一:“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云笈七籤》卷三:“ 太上大道君 ……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 元始天尊 下降,授 道君 灵寳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漢語大詞典》
索索 suǒ suǒ
(1).恐惧貌;颤抖貌。《易·震》:“震索索,视矍矍。” 孔颖达 疏:“索索,心不安貌。”《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剃头的跪在地下,索索的抖。” 茅盾 《列那和吉地》五:“给它解绳索的时候,它还以为大祸到了,怕得什么似的,浑身索索地抖。”
(2).冷漠,无生气貌。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四:“九日见丞云,比者情志何甚索索。” 清 曹寅 《古倾杯·钞书》词:“频年嗜好,多慙糟粕,索索都无真气。”
(3).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 前蜀 贯休 《送姜道士归南岳》诗:“松品落落,雪格索索。”
(4).空虚、空乏状。 唐 寒山 《诗》之一六七:“房房空索索,东壁打西壁。其中一物无,免被人来惜。” 宋 梅尧臣 《旌义港阻风》诗:“茆屋何颼颼,瓦罌空索索。”
(5).犹瑟瑟。形容细碎之声。《汉书·天文志》:“ 永始 二年二月癸未夜,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 王先谦 补注:“索索犹瑟瑟也……此云索索如树,盖不独以状言,且兼声言矣。”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第一第二絃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衰草萋萋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 胡万春 《骨肉》:“细雨在索索的下着,卖馄饨的梆子声在笃笃的敲。” ——《漢語大詞典》
(2).冷漠,无生气貌。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四:“九日见丞云,比者情志何甚索索。” 清 曹寅 《古倾杯·钞书》词:“频年嗜好,多慙糟粕,索索都无真气。”
(3).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 前蜀 贯休 《送姜道士归南岳》诗:“松品落落,雪格索索。”
(4).空虚、空乏状。 唐 寒山 《诗》之一六七:“房房空索索,东壁打西壁。其中一物无,免被人来惜。” 宋 梅尧臣 《旌义港阻风》诗:“茆屋何颼颼,瓦罌空索索。”
(5).犹瑟瑟。形容细碎之声。《汉书·天文志》:“ 永始 二年二月癸未夜,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 王先谦 补注:“索索犹瑟瑟也……此云索索如树,盖不独以状言,且兼声言矣。”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第一第二絃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衰草萋萋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 胡万春 《骨肉》:“细雨在索索的下着,卖馄饨的梆子声在笃笃的敲。” ——《漢語大詞典》
天雨 tiān yù
天降雨。 战国 宋玉 《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宋 有富人,天雨墙坏。” ——《漢語大詞典》
霜 shuāng《國語辭典》
霜 [ shuāng ]
名-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白色的结晶颗粒。《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 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如:「砒霜」、「面霜」。
-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