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身岂复能强健,末路惟应足抵巇。

张嵲宋代〕《屏迹

荒村屏迹任时移,山水昏明各异姿。
穹谷烟凝成襞积,斜林风过作鳞差。
病身岂复能强健,末路惟应足抵巇。
万古升沉同鸟没,盖棺犹未且题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病身强健末路惟应足抵

病身 bìng shēn
体弱多病之身。 唐 张籍 《感春》诗:“远客悠悠任病身,谁家地上又逢春。” 唐 白居易 《彭蠡湖晚归》诗:“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宋 杨万里 《晓行东园》诗:“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强健 qiáng jiàn
亦作“彊健”。 强壮健康。 汉 王充 《论衡·命禄》:“加勉力之趋,致强健之势。”《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卿今彊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 唐 白居易 《偶吟》:“老自退闲非世弃,贫蒙强健是天怜。”《金史·夹谷清臣传》:“臣母年八十三矣,别十年,幸颇强健。”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身体亦较去年强健。”  ——《漢語大詞典》
末路 mò lù
(1).最后一段路程。《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2).朝代的末期。 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人不犯,兵加 胡 越 ;至其晚节末路, 张耳 、 陈胜 连从兵之据,以叩 函谷 , 咸阳 遂危。”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吕文穆园》:“公卿大夫方进於朝,放乎以一己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 唐 之末路是矣。”
(3).晚年;老年。《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李周翰 注:“末,衰也。衰老始得逢令弟。”《北史·崔延伯传》:“ 延伯 末路,功名尤重。”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我齿豁可鄙,君颜老可憎……幸同学省宫,末路再得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綦叔厚 ﹞又有一表云:‘欲挂衣冠,尚低回於末路;未先犬马,儻邂逅於初心。’” 清 钱谦益 《太仆寺丞黄正宾授承德郎制》:“ 铜龙 邈矣,忍夸张羽翼於先朝; 金马 依然,尚砥礪桑榆於末路。”
(4).下场,结局。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来,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样。” 郭沫若 《落叶》:“哥哥,我前天晚上目击了一个悲惨的人生末路。”
(5).谦词。犹末席、下位。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曩从末路,望听玉音,窃动心焉。”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侍御执邦宪,清词焕春丛。末路望绣衣,他时常发蒙。” 宋 王禹偁 《送柴转运赴职序》:“画舸频移,绣衣渐远,拜首末路,序以志之。”
(6).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指望的境地。 唐 高适 《酬庞十兵曹》诗:“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慙色。” 宋 陆游 《晨起偶题》诗:“幽居不负秋来意,末路偏諳世上情。” 鲁迅 《彷徨·祝福》:“人何必增添末路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吧。”  ——《漢語大詞典》
惟应(惟应)
杜甫暂如临邑至㟙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诗霭霭生云雾惟应促驾还  ——《分类字锦》
足抵
元史张荣传尝为流矢贯眦令人以足抵其额而拔之神色自若  ——《韵府拾遗 纸韵》
巇 xī《國語辭典》

巇 [ xī ]

  1. 危险。如:「嵚巇」、「险巇」。《文选·王襃·洞箫赋》:「趋巇道兮。」唐·李善·注:「巇道,崄巇之道。」
  1. 间隙,可乘的机会。汉·扬雄《法言·重黎》:「巇可抵乎?」唐·韩愈〈释言〉:「弱于才而腐于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