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兴行,民俗以臧。

张嵲宋代〕《绍兴中兴上复古诗

天监我宋,受命以人。
咋为乱阶,以启圣人。
皇帝嗣位,其仁如春。
万邦欣载,共惟帝臣。
垂衣高拱,惟务俭勤。
卹民不怠,懋穑勤分。
卑宫勿饰,服御无文。
膳食取具,不羞庶珍。
内宫弗备,简御嫱嫔。
抑损戚畹,登崇缙绅。
吏除苛绕,狱去放分。
刑罚不试,号令不频。
旰食宵衣,导率以身。
行之期年,天下归仁。
皇帝躬行,过於尧禹。
如天不言,乃帝之所。
内资稟命,外须训抚。
不有相贤,孰资察补。
天舍其衷,遗之硕辅。
实惟旧臣,乃吾肱股。
昔以梦求,今以德错。
皇帝曰咨,惟予与汝。
我唱而和,无或疑阻。
如手如臂,如心如膂。
如彼事神,汝为椒糈。
如彼琴瑟,相待戛拊。
相臣受命,于帝其训。
敢惮夙宵,以图淑问。
衣不及带,冠不暇正。
内事抚摩,外修好聘。
忍尤攘纷,徂惟求定。
皇帝之考,克迈帝舜。
相臣佐之,兹惟无竞。
上感穹昊,下格殊邻。
以暴为恩,易顽以驯。
母后既归,东朝侍御。
天下载欢,若饥得哺。
天子躬俭,惟亲是丰。
未明求衣,朝长乐宫。
礼备家人,养以天下。
先意承旨,事无违者。
天子行孝,天下承风。
胥训胥效,比屋可封。
乃建中宫,以母四海。
诗首关雎,易称中馈。
天子之尊,亦资内助。
上奉慈颜,下式寰宇。
事亲底豫,化民致和。
始於壶阈,邦国是讹。
太学肇建,四方是极。
增博士员,导以经术。
有来英髦,充{左牛右刃}上京。
三年大比,以考其成。
异时之用,维公维卿。
石渠广内,图书之渊。
羽陵之蠹,断简之编。
是息是游,英俊在焉。
逸群之彦,比迹卿云。
怀材待问,发闻扬芬。
驰骋古今,上下典坟。
考正律度,是为景钟。
导和殖财,国用以丰,
不窕不槬,咸中典刑。
有涣其章,上公是铭。
兹器惟则,允为国经。
德爵之亚,莫尚惟齿。
班序颠毛,以为民纪。
乡饮既行,郡吧是遵。
洙泗之风,无复齗齗。
井田既坏,民困劫假。
乃正经界,以实多寡。
赋入既均,贫富不病。
非上卹之,孰拯其命。
诞弥之节,式宴示慈。
乐不计费,孰敢节之。
皇帝曰咨,费财无艺。
亲降德音,以禁肆侈。
天下欢然,称盛德事。
匪帝命之,臣子曷议。
著之令甲,付之史官。
永永万年,无或敢干。
人事既洽,惟神是事。
于庙于郊,各尽其礼。
其郊维何,蒇事圜丘。
帝御六龙,冕十二旒。
既新宫架,既备礼服。
有洁其牲,有温其玉。
合祛天地,侑以祖考,
乐奏六变,其音肆好。
问谁相祀,实维上公。
登降跪起,有肃其容。
天地并况,瑞物来下。
天下万年,以有神嘏。
其庙维何,可以观德。
德盛不祧,祀事不忒。
祖庙既饬,旅楹有闲。
原庙继作,以游衣冠。
若节春秋,皇帝戾止。
荐献有容,祖考咸喜。
礼成而退,祗奉不凟。
天子万年,永绥遐福。
天神贵者,莫尊太一。
置祠为民,其宫有洫。
既仿谬忌,道开八通。
皇帝临飨,威神是崇。
天人相际,福禄攸同。
国南千亩,是为帝籍。
天子肇祀,以祈黍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以享以祀,以为民食。
福禄绥之,万世无斁。
乃营吉壤,肇建高禖。
何以歆之,帝德不回。
瑞乙既至,后率所御。
以弗以祈,有秩斯祜。
千亿之祥,光於帝武。
天锡皇帝,圣钦不迟。
事神保民,以莫不祗。
上帝临之,云何以报。
维年屡丰,诸福是效。
非维丰之,又布濩之。
东西北南,咸锡予之。
稼茂於野,粟积于仓。
礼义兴行,民俗以臧。
桴鼓不鸣,狱讼衰息。
人有盖藏,道无捐瘠。
和气所蒸,化为瑞物。
甘露零庭,近在郊邑。
有木呈祥,合枝共柢。
考传验符,远人不贰。
或剖其中,自然成文。
太平是告,希代莫闻。
丰年屡应,众瑞应图。
皇帝谦恭,不以自居。
图回庶事,益慎厥初。
君臣相戒,可否吁俞。
政过三代,言成典谟。
历选后辟,前载所无。
在昔中兴,周汉二宣。
夏康商宗,汉祖晋元。
咸用干戈,配天祀夏。
其卧歌颂,或列于雅。
方之皇帝,爝火太阳。
顾无歌诗,垂世用光。
词臣伏罪,无以塞责。
谁其诗之,以佐皇德。
下罪张嵲,过不自揆。
日官西掖,待罪文字。
敢颂厥美,以赞后功。
江汉崧高,不足比隆。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礼义兴行民俗

礼义(禮義)lǐ yì
(1).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诗·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汉书·礼乐志》:“至 文帝 时, 贾谊 以为 汉 承 秦 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朝廷尝奬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怵而为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有国家者,礼义以为防,城郭甲兵以为固。”
(2).同“ 礼仪 ”。《礼记·乐记》:“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按《汉书·礼乐志》作“制之礼仪”。 汉 贾谊 《新书·胎教》:“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 卢文弨 校注:“义,读为仪。”《汉书·陆贾传》:“於是 佗 迺蹶然起坐,谢 贾 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漢語大詞典》
兴行(興行)xīng xíng
(1).因受感发起而实行。《孝经·三才》:“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於德义,而民兴行。”《汉书·元帝纪》:“五年春三月,詔曰:‘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
(2).盛行;使之盛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上好俭则国有餘财,下不僭则家有餘资,自然廉让兴行,盗贼鲜少。” 鲁迅 《花边文学·法令和歌剧》:“既积无量之福,又极视听之娱,现在未来,都有好处,这是向来兴行佛事的号召的力量。”  ——《漢語大詞典》
民俗 mín sú
(1).人民的风俗习惯。《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史记·循吏列传》:“ 楚 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 尧 舜 ;中外有道,躋民俗於 羲皇 。”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臧 zāng/zàng/cáng《國語辭典》

臧 [ zāng ]

  1. 善。《尔雅·释诂上》:「臧,善也。」《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辄乃黜其不臧,究世之谬。」
  1. 称许、颂扬。汉·王充《论衡·自纪》:「文德不丰,非吾所臧。」《晋书·卷四十九· 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1. 奴隶、奴婢。《荀子·礼论》:「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
  2.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财物。《汉书·卷九○·酷吏传·尹赏传》:「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通「赃」。
  3. 姓。如汉代有臧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