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金和铅怕先缺,脂麻煮茗那可说。
山人采药晞乔松,披云扶石松根空。
捣霜铒玉得不死,大乐真与神灵通。
论功合在金石上,何意坐随脂泽融。
谁令千古玉环秽,涴此万壑寒林风。
煎膏桐乳彼何物,滑咽润颊夸微功。
嗟哉可吊不可贺,吾道至此宁非穷。
梁公一生面如铁,阿武家儿看花月。
鲁公言言秋霜烈,作文佞仙要仙诀。
曲江翻爱软美人,此理至今吾未彻。
元忠独立孟青时,晚岁脂韦事凄切。
微之年少本不凡,老作瓜蝇岂非拙。
精金和铅怕先缺,脂麻煮茗那可说。
千年妙质当珀化,一啜微甘差剑诀。
作诗自警勿示人,同志相期在全节。
捣霜铒玉得不死,大乐真与神灵通。
论功合在金石上,何意坐随脂泽融。
谁令千古玉环秽,涴此万壑寒林风。
煎膏桐乳彼何物,滑咽润颊夸微功。
嗟哉可吊不可贺,吾道至此宁非穷。
梁公一生面如铁,阿武家儿看花月。
鲁公言言秋霜烈,作文佞仙要仙诀。
曲江翻爱软美人,此理至今吾未彻。
元忠独立孟青时,晚岁脂韦事凄切。
微之年少本不凡,老作瓜蝇岂非拙。
精金和铅怕先缺,脂麻煮茗那可说。
千年妙质当珀化,一啜微甘差剑诀。
作诗自警勿示人,同志相期在全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精金 jīng jīn
精炼的金属。亦指纯金。《后汉书·鲜卑传》:“精金良铁,皆为贼有。” 南朝 梁简文帝 《镜象诗》:“精金宛成器,悬镜在高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 ——《漢語大詞典》
和铅(和铅)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一 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骈字类编》
怕 pà《國語辭典》
怕 [ pà ]
动- 恐惧、害怕。如:「贪生怕死」、「妳怕不怕雷电交加的夜晚?」唐·杜甫〈丽春〉诗:「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 担心、疑虑。如:「我怕你累著了。」、「我怕他别有用心。」
- 可能、或许、大概。表猜测。如:「这堆橘子怕有十来斤吧!」《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岁,他对人自说二十一岁。」
- 岂、难道。表反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怕不要周全?只是关著财利上事,连夫妻两个,心肝不托著五脏的。」《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
- 如果、倘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梅香,怕有赏春佳客来买酒,你与我安排了酒器,整顿则个。」《董西厢·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个,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觑我么?」
- 姓。如唐代有怕善,宋代有怕篯。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名-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动-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缺 quē《國語辭典》
缺 [ quē ]
形- 残破的。《淮南子·说林》:「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
- 缺口、空隙。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过错、不完美的地方。如:「缺失」、「完美无缺」。《书经·君牙》:「启祐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 职务的空额。如:「遗缺」、「肥缺」、「出缺」、「遇缺不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弟已受职县令,今发来应天候缺。」
- 短少、不足。如:「缺人」、「缺货」。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
- 衰微、衰弱。《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
- 应到而未到。如:「缺席」、「缺课」、「缺勤」。
脂麻 zhī má
亦作“ 脂蔴 ”。 即芝麻。又称胡麻、油麻。 宋 苏轼 《和蒋夔寄茶》:“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镜花缘》第九二回:“﹝ 紫芝 ﹞朝地下一丢道:‘我只当是些脂蔴,原来是几张虱子皮。’” 清 贾臻 《郡斋笔乘》卷六:“ 富阳 董文恭公 晚岁,每元日朝贺归第,衣冠坐厅事,于脂麻一粒上庄书‘天下太平’四字,豪芒彪炳。”参见“ 芝麻 ”。 ——《漢語大詞典》
煮 zhǔ《國語辭典》
煮 [ zhǔ ]
动-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放入水或汤加热烹熟。如:「煮汤」、「烧菜煮饭」。
茗 míng《國語辭典》
茗 [ míng ]
名- 本指较晚采取的茶叶,现为茶的通称。如:「品茗」、「香茗」。
茗 [ mǐng ]
- (一)之又音。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形-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代-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代-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名-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动-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代-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可说(可説)kě shuō
可以解说。《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説也。” 郑玄 笺:“説,解也。”按,一说为解脱,摆脱。说,读为“脱”。见 林义光 《诗经通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