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琵琶采莲曲,一般弦上数般声。

陶弼宋代〕《

老桐休斲为琴瑟,胡部新翻格调清。
试听琵琶采莲曲,一般弦上数般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试听琵琶采莲曲一般弦上

试听(試聽)shì tīng
试行收听。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关于其他,尚可取来试奏试听。”  ——《漢語大詞典》
琵琶 pí pá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 、 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苦 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2).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3).鱼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漢語大詞典》
采莲曲(採蓮曲)cǎi lián qǔ
乐府清商曲名。本于“ 江 南可採莲,莲叶何田田”的《江南曲》。 南朝 梁武帝 《江南弄》七曲,《採莲曲》为其一。又 南朝 梁 羊偘 有爱姬 张静婉 ,美丽善舞。 偘 尝自制《採莲曲》,乐府称《张静婉採莲曲》。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序》《清商曲辞七·〈江南弄〉序》。  ——《漢語大詞典》
一般 yì bān
(1).一样,同样。 唐 王建 《宫词》之三五:“云駮月驄各试行,一般毛色一般缨。”《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谢了恩,寻一块一般的玉,碾一个铃儿接住了,御前交纳。” 元 张养浩 《胡十八》曲:“齐歌着寿词,满斟着玉杯,愿合堂诸贵宾,都一般满千岁。”《西游记》第五八回:“我与他争辨到菩萨处,其实相貌、言语等俱一般,菩萨也难辨真假。” 杨朔 《泰山极顶》:“麦浪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
(2).犹一番,一种。 唐 裴度 《真慧寺》诗:“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 宋 刘克庄 《乳燕飞·寿干官》词:“风流八十,是人间妆点,孩儿眉额。再著三星添上面,又是一般奇特。”《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 隗后 这回装束,别是一般丰采,喜得 襄王 微微含笑。” 闻一多 《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3).犹言一件,一桩。 唐 白居易 《玉泉寺南踯躅感惜题诗》:“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絃来。” 唐 白居易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诗:“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4).普通,通常。 元 王旭 《留别孙唐卿》诗:“涧有长松谷有兰,人材休把一般看。”《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汪信之 ﹞逢着马头聚处,使几路空拳,将这伞权为枪棒,撇个架子。一般有人喝采,賫发几文钱,将就买些酒饭用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 汤阿英 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5).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 蒋光慈 《少年漂泊者》:“ 刘老太爷 正在大厅与一般穿得很阔的人们吃酒谈笑,高兴得不亦乐乎。” 丁玲 《母亲》三:“她以为要救 中国 ,一定先要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6).哲学名词。指一切事物,或者许多个别事物所属的一类事物。亦指事物的共性。  ——《漢語大詞典》
弦上
唐 李益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骈字类编》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般 bān《國語辭典》

般 [ bān ]

  1. 样、种类。如:「那般」、「万般无奈」、「百般劝解」、「如此这般」。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2. 人名。少皞之子。《山海经·海内经》:「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1. 还、返回。通「班」。参见「般师 」条。
  1. 同样的。如:「兄弟般的友谊」、「姊妹般的感情」。

般 [ bō ]

  1. 参见「般若 」条。

般 [ pán ]

  1. 般桓:徘徊、流连不进。《文选·傅毅·舞赋》:「或有宛足郁怒,般桓不发。」唐·李善·注:「言马按足缓步,郁怒,气迟留不发也。」也作「盘桓」。
  2. 喜、乐。《荀子·赋》:「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1. 大。《孟子·公孙丑上》:「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1.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般〉,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指武王巡狩而祭河岳之诗。本章二句为:「于皇时周,陟其高山。」于,音乌,叹词。皇,大、美 也。时,是、此也。陟,登也。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