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万树(万树)
唐 元稹 离思五首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秋风(秋風)qiū fēng
(1).秋季的风。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 杜甫 《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漢語大詞典》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漢語大詞典》
一路 yí lù
(1).一条道路。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太平之时,岂更为男女各作道哉?不更作道,一路而行,安得异乎?” 唐 司空图 《狂题》诗之十七:“莫道 太行 同一路,大都安稳属閒人。”
(2).引申为一种途径。《朱子语类》卷十五:“如佛 老 之学,它非无长处,但它只知得一路。”《陆象山语录》卷下:“问作文法,先生曰:……惟读书一路。”
(3).沿途。 唐 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一路经行处,莓苔看履痕。” 宋 戴复古 《山村》诗:“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所以出了 彰化门 ,遇着骡轿车子,一路问来,果然问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她兴致勃勃地、慢慢地走着,一路欣赏四围的景色。”
(4).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如:这场球赛我们一路领先。
(5).一类;同一类。《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你两箇做一路,故意交他姦了我的女儿,丈夫回来,我怎的见他分説?”《老残游记》第七回:“进门打过暗号,他们就知道是那一路的朋友。” 鲁迅 《徬徨·孤独者》:“但我想,我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那么,请你忘记我罢。”
(6).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赌博》:“ 苏 常 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如果我真能够运米出洋,我倒好了!我销的只是 广东 一路, 天津 一路。” 冯仲云 《祁老虎》:“ 土龙山 农民暴动后,四处招募抗日好汉, 祁明山 被邀下山,充当了一路人马的首领。”
(7).一边;一面。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一路静悄悄地哭着,一路缓缓地数说。”
(8).一起。 杨朔 《潼关之夜》:“当天, 黄同志 就离开前线,恰巧同我走到一路。”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三:“如果高兴,你明天就和 叶平 一路来。”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一种途径。《朱子语类》卷十五:“如佛 老 之学,它非无长处,但它只知得一路。”《陆象山语录》卷下:“问作文法,先生曰:……惟读书一路。”
(3).沿途。 唐 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一路经行处,莓苔看履痕。” 宋 戴复古 《山村》诗:“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所以出了 彰化门 ,遇着骡轿车子,一路问来,果然问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她兴致勃勃地、慢慢地走着,一路欣赏四围的景色。”
(4).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如:这场球赛我们一路领先。
(5).一类;同一类。《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你两箇做一路,故意交他姦了我的女儿,丈夫回来,我怎的见他分説?”《老残游记》第七回:“进门打过暗号,他们就知道是那一路的朋友。” 鲁迅 《徬徨·孤独者》:“但我想,我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那么,请你忘记我罢。”
(6).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赌博》:“ 苏 常 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如果我真能够运米出洋,我倒好了!我销的只是 广东 一路, 天津 一路。” 冯仲云 《祁老虎》:“ 土龙山 农民暴动后,四处招募抗日好汉, 祁明山 被邀下山,充当了一路人马的首领。”
(7).一边;一面。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一路静悄悄地哭着,一路缓缓地数说。”
(8).一起。 杨朔 《潼关之夜》:“当天, 黄同志 就离开前线,恰巧同我走到一路。”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三:“如果高兴,你明天就和 叶平 一路来。” ——《漢語大詞典》
蝉 ( 蟬 ) chán
蝉 [ chán ]
-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联。~蜕。~韵(蝉鸣)。寒~。金~脱壳。
- 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纱。
渡头(渡頭)dù tóu
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南朝 梁简文帝 《乌栖曲》之一:“採莲渡头拟 黄河 ,郎今欲渡畏风波。” 五代 张泌 《河渎神》词:“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我随后赶来,到这渡头,原来是个截头路。”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渡头看鷺白,劳尾息鱼赬。”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舣 ( 艤 ) yǐ
舣 [ yǐ ]
- ◎ 停船靠岸:~舟。
木兰船(木蘭船)mù lán chuán
木兰舟。 南朝 梁 刘孝威 《采莲曲》:“金桨木兰船,戏採 江 南莲。” 唐 贾岛 《和韩吏部泛南溪》:“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之四:“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