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鹦鹉(鸚鵡)yīng wǔ
(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鸚鵡,能飞,众鸟趾前三后一,唯鸚鵡四趾齐分。凡鸟下瞼眨上,独此鸟两瞼俱动,如人目。”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竹窗昼静,鸚鵡呼茶,香奩之福地也。”
(2).比喻有才之士。 唐 纪唐夫 《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詔下虽霑命,鸚鵡才高却累身!”
(3).指鹦鹉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香檀缓,杯传鸚鵡,新月正娟娟。” 元 刘永之 《池阁独坐怀周伯宁诸公》诗:“鸚鵡怀深酌,空候想缓调。”
(4).指 鹦鹉洲 。 宋 刘过 《沁园春·送王玉良》词:“看飞鳧仙子,张帆直上, 周郎 赤壁 , 鸚鵡 汀洲。”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予久客 古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 头陀 、 黄鹤 之伟观, 郎官 、 大别 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5).指 汉 袮衡 所作《鹦鹉赋》。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健笔凌《鸚鵡》,銛锋莹鷿鵜。” 仇兆鳌 注:“《后汉书》: 禰衡 在 黄祖 座,作《鸚鵡赋》,笔不停輟,文不加点。”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有才之士。 唐 纪唐夫 《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詔下虽霑命,鸚鵡才高却累身!”
(3).指鹦鹉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香檀缓,杯传鸚鵡,新月正娟娟。” 元 刘永之 《池阁独坐怀周伯宁诸公》诗:“鸚鵡怀深酌,空候想缓调。”
(4).指 鹦鹉洲 。 宋 刘过 《沁园春·送王玉良》词:“看飞鳧仙子,张帆直上, 周郎 赤壁 , 鸚鵡 汀洲。”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予久客 古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 头陀 、 黄鹤 之伟观, 郎官 、 大别 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5).指 汉 袮衡 所作《鹦鹉赋》。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健笔凌《鸚鵡》,銛锋莹鷿鵜。” 仇兆鳌 注:“《后汉书》: 禰衡 在 黄祖 座,作《鸚鵡赋》,笔不停輟,文不加点。” ——《漢語大詞典》
含愁 hán chóu
怀着愁苦。《管子·宙合》:“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 唐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 静子 似渐释其悲梗,尚復含愁注视海上波光。”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聪明(聰明)cōng míng
(1).视听灵敏。《易·鼎》:“巽而耳目聪明。”《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 宋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诗:“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孺人今行年七十,聪明强健,无异曩昔。”
(2).谓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 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
(3).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 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 。”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 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4).指智慧才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
(6).特指君主的视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 、 虞世基 、 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7).犹耳目。《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 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 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
(8).指刺探消息的人。《汉书·韩延寿传》:“ 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 ——《漢語大詞典》
(2).谓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 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
(3).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 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 。”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 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4).指智慧才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
(6).特指君主的视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 、 虞世基 、 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7).犹耳目。《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 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 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
(8).指刺探消息的人。《汉书·韩延寿传》:“ 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 ——《漢語大詞典》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别离(别離)bié lí
离别。《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唐 聂夷中 《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大宗留别宾贤羽吉舟次》诗:“昆弟非路人,焉敢久别离?” 郁达夫 《孤独》:“最好的朋友,在暮秋草木凋谢的时候,要分东分西的别离,你看悲哀不悲哀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