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佚名先秦〕《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不见子都狂且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子都 zǐ dū
(1).古美男子名。《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 子都 ,乃见狂且。” 毛 传:“ 子都 ,世之美好者也。狂,狂人也。”《孟子·告子上》:“至於 子都 ,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南朝 梁 吴均 《咏少年》:“ 董生 唯巧笑, 子都 信美目。”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将有远行》:“儘妆奩尽交 子都 ,儘肝肠都送狂且。俺姐妹相妨难尽抒,怎了得芳心缕缕。”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不知 子都 之姣者,无目者也。”
(2).即 冯子都 。 汉 乐府诗《羽林郎》中的美女名。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昔有鬟家姝,姓 冯 名 子都 。” 明 何景明 《艳曲》之三:“ 秦 氏字 罗敷 , 冯 家名 子都 。”  ——《漢語大詞典》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1.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1.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1.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2.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3.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4.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1.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2.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1.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狂且 kuáng qiě
(1).行动轻狂的人。《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 子都 ,乃见狂且。” 毛 传:“狂,狂人也。且,辞也。” 郑玄 笺:“人之好美色,不往覩 子都 ,乃反往覩狂丑之人。” 明 屠隆 《昙花记·真君驱邪》:“禪心浄持,明月琐窗知,何事遇狂且?” 清 冯桂芬 《挽徐烈妇》诗:“咄咄彼狂且,逼处肆横逆,一弹《陌上桑》,凛然大义决。”
(2).为女子对情郎或丈夫的昵称。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将有远行》:“儘妆奩尽交 子都 ,儘肝肠都送狂且。俺姐妹相妨难尽抒,怎了得芳心缕缕!”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