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
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
起来旋点黄金买,不使人间作业钱。
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须求我自然真。
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工夫。
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
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
连喝三回急急去,欻然空里人头落。
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
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
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
今日相逢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
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
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
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
起来旋点黄金买,不使人间作业钱。
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须求我自然真。
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工夫。
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
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
连喝三回急急去,欻然空里人头落。
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
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
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
今日相逢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
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
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庞眉(龐眉)páng méi
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庞,用同“ 庬 ”。 唐 钱起 《赠柏岩老人》诗:“庞眉忽相见,避世一何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见一箇庞眉老叟行在前面。”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六:“庞眉既潜颜,皓首仍悲 冯 。” ——《漢語大詞典》
斗 ( 鬥 ) dǒu/dòu《國語辭典》
斗 [ dǒu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如今這一個裡頭裝 了兩斗御田粳米。」
- 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 形狀像斗的器具。如:「漏斗」、「熨斗」、「米斗」、「菸斗」。
- 星座名:➊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六顆星,通稱為「南斗」。➋ 北斗七星。
- 圓形的指紋。參見「斗箕」、「斗紋」等條。
- 姓。如宋代有斗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 比喻大。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牽鉤壯氣,斗膽豪心。」
- 險峻、陡峭。《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通「陡」。
- 驟然、突然。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竖 ( 竪 豎 ) shù
竖 [ shù ]
- 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立。~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琴。~起耳朵听。
-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着写。
-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恶 ( 惡 ) è/wù/ě/wū
恶 [ è ]
- 不好:~感。~果。~劣。~名。丑~。
- 凶狠:~霸。~棍。险~。凶~。
-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精神 jīng shén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元 揭傒斯 《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万里(万里)
唐 李白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二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唐 戴叔伦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骈字类编》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二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唐 戴叔伦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骈字类编》
腾空(騰空)téng kōng
向天空飞升。 南朝 梁 沈约 《前缓声歌》:“琼浆且未洽,羽轡已腾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一》:“相传 永乐 中,云际一羽士驾鹤而下,言毕,腾空而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望见远处有烟腾空而起。” 秦牧 《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他们终于双双变成美丽的蝴蝶鸟,冲出烈焰,腾空而去。”
使空出。 丁玲 《杜晚香·飞向北大荒》:“无数的人群,牵着孩子,扶着老人,背着大包小包,跑到站台,拥进车厢,坐在刚腾空出来的座位上。” ——《漢語大詞典》
使空出。 丁玲 《杜晚香·飞向北大荒》:“无数的人群,牵着孩子,扶着老人,背着大包小包,跑到站台,拥进车厢,坐在刚腾空出来的座位上。” ——《漢語大詞典》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踊身(踴身)yǒng shēn
亦作“踊身”。 纵身。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裴仁基 ﹞遂攘袂向前,去十餘步,踊身腾上,一手撮耳,一手抠目,马战不敢动,乃鞴乘之。”《水浒传》第四一回:“﹝ 黄文炳 ﹞望江里踊身便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踊身一跃,直上木杪,瞥如飞鸟而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